新聞分析-台灣企業 管理螺絲鬆了嗎?

工商時報【彭暄貽】 近年來企業舞弊的新聞層出不窮,從宏達電、鴻海到台塑集團等重量級公司紛紛爆發弊案,更對企業造成重大的商譽與金錢傷害。不禁令人欷噓質疑,台灣的企業管理螺絲鬆了嗎? 宏達電首席設計師等員工將宏達電尚未公開的手機操作介面向大陸廠商簡報,並收取台灣廠商回扣;鴻海採購高層集體長期向配合廠商索取回扣、宏碁爆內線交易、林百里女秘書詐領8千萬..,這些均是近年引起大眾訝異的重要企業舞弊案。 伴隨企業競爭逐步邁向國際化,面對其他企業對手的龐大紅包利益誘惑,台灣企業在追求業績、獲利突破新高之際,績效、獲利、股價的訴求不自覺地超越更為重要的企業倫理、道德操守。影響所及,不只企業淪落績效數字追求,員工也展開荷包收益競逐的惡性漩渦,讓企業遠景、與員工一同成長的永續經營訴求,面臨嚴重打擊。 如同法治的重要,「有人的地方,若沒人管的話,一定會發生犯罪」。無論公家機關、國營事業或是民營企業頻頻爆發收賄弊案,其中關鍵便是嚴格要求作對事的程序、方法,並訂立嚴格查核、懲罰的機制。 近年石化企業在工安管理的升級管理,要求公司上下不論階級,一同進行督導。在風險發生前,建立內部風控與稽核制度,是督促員工重視違法的要求與懲戒,更是豎立企業管理文化的基礎;鼓勵內部員工善意的檢舉,並保護這樣的員工,也是企業表達支持員工面對不法的事要有勇氣說NO的立場。 面對事情發生,企業最好的態度是「快刀斬亂麻」,犯罪誘因沒有了,企業當下的決心與動作很重要。如此一來,企業落實瞭解、照顧員工,堅持企業倫理的基礎訴求反倒成為珍貴的期許。 其實,只要有利可圖,弊案這種情況就很難根絕。就如同職棒打假球一樣,只能透過不斷的道德教育,來建立每個人職場正確觀念,而企業也應以「經營合理化,止於至善」與員工共勉;否則在這種薪資不漲的時代,類似情況在政府或企業將會不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