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學習閲讀的最佳年齡是什麼時候?
我七歲時開始學習閲讀,這是我上的斯坦納學校(Steiner school,又稱為華德福學校)的典型做法。我女兒在英格蘭一所普通的學校上學,四歲開始學認字,這是大多數英國學校的典型情況。
在我對教育的理解還是爬樹、跳水坑時,看著她背字母、念單詞,我不禁想知道不同經歷是如何塑造我們的。她是否獲得了至關重要的開端,是否將給她帶來終身好處?還是在她應該享受自由時,承受了過多潛在壓力?或者我只是過於擔心了,而從什麼年齡開始閲讀和寫作並不重要?
毫無疑問,語言是豐富多彩的,包括書面、口頭、歌唱、大聲朗讀等方式,這些在我們早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嬰兒對他們在子宮裏接觸到的語言已經有了更好的反應。在孩子出生前和嬰兒時期,父母就被鼓勵給他們讀書。有證據表明,我們在孩童時期與人交談的多少,會對未來教育成就產生持久影響。書籍是豐富語言接觸的重要因素,因為書面語言通常包含比日常口語更廣泛、更細緻和詳細的詞匯。這能幫助孩子們增加表達的範圍和深度。
由於兒童早期的語言經驗被認為對日後成功至關重要,因此在正式教育開始之前,學齡前學校就開始教孩子基本識字技能,這越來越普遍。當孩子們開始上學時,識字總是重點。這一確保所有兒童學會讀寫的目標變得緊迫起來,因為研究人員警告稱,新冠大流行已導致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之間的成績差距擴大,加劇了學術不平等。
在許多國家,正規教育從四歲開始。人們通常認為,早點開始教育能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學習和超越。不過,這是一場「教育軍備競賽」,家長試圖通過私人輔導和教學給了孩子在學校的早期優勢,一些家長甚至花錢讓四歲的孩子接受額外私人輔導。
與幾十年前以遊戲為基礎的早期教育相比,可以看到政策上的巨大變化,這基於孩子需要什麼技能才能出人頭地。在美國,這種緊迫性隨著政策變化而加快,比如2001年的《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推動將標凖化考試作為衡量教育表現和進步的一種方式。在英國,孩子們在一年級(5-6歲)要接受測試,以檢查他們是否達到了預期閲讀標凖。批評人士警告,這樣的早期測試會讓孩子們推遲閲讀,而支持者則表示,這有助於確定哪些人需要額外支持。
然而,許多研究表明,早期過度學術化的環境幾乎沒有什麼益處。2015年美國的一份報告稱,社會對孩子在幼兒園應該達到的目標期望已經改變,這導致了「不恰當的課堂實踐」,比如減少了遊戲式學習。
「學校化」的風險
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環境質量非常重要。「幼兒學習閲讀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對孩子在生活中取得進步至關重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小學教育教授多米尼克·懷斯(Dominic Wyse)說。他和同校社會學教授愛麗絲·布拉德伯里(Alice Bradbury)發表了一項研究,提出教授讀寫能力的方式很重要。
他們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英格蘭學校系統對自然拼讀法的高度關注可能會讓一些孩子感到失望。自然拼讀法是一種將口語單詞或字母發音與單個書面字母放在一起進行「發音」的方法。
布拉德伯里說,一個原因是「幼齡學校化」導致了更早的正式學習。但用於評估早期學習的測試可能與閲讀和享受書籍等文本所需的技能沒什麼關係。
例如,測試會要求學生「讀出」和拼寫無意義的單詞,以防止他們簡單地猜測或識別熟悉的單詞。由於沒有意義的單詞不是有意義的語言,孩子們會覺得這個任務困難和迷惑。布拉德伯里發現,獲得這些解碼技能的壓力,以及通過閲讀測試的壓力,也意味著一些三歲孩子已經接觸到了自然發音法。
布拉德伯里說:「它最終沒有意義,只不過是記憶,而不是理解上下文。」她還擔心使用的書籍不是特別吸引人。
懷斯和布拉德伯里都沒有提出晚一點開始學習閲讀的理由,而是強調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教育孩子識字的方式。他們說,當務之急是鼓勵孩子對單詞產生興趣,並熟悉它們,使用故事書、歌曲和詩歌,所有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學會單詞發音,並擴大詞匯量。
這一觀點得到了研究支持,這些研究表明,學前教育對學習的好處會在以後逐漸消失。有幾項研究顯示,參加密集學前班的孩子在後期的學習能力並不比沒有參加的孩子高。不過,早期教育可以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增加了從學校和大學畢業的可能性,並與較低的犯罪率有關。簡而言之,上幼兒園對以後生活有積極影響,但不一定影響學習技能。
長遠來看,過多的學術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問題出現。2022年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上了國家資助的、強調學術的幼兒園的人,在幾年後的學業成績比那些沒有的人更低。
這與有關早期玩耍學習重要性的研究相吻合。例如,以兒童為主導的、以遊戲為基礎的學前班比以學術為重點的學前班有更好的結果。
2002年一項研究發現,「兒童較晚的學業成績似乎因更積極、由兒童主導的早期學習經歷而增強」,而過於正式的學習會減緩進步。該研究得出結論,「當孩子進入較晚的小學階段時,過早地催促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
類似地,另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在美國,與被隨機分配到更「直接指導」環境的兒童相比,被隨機分配到更多遊戲環境的弱勢兒童在23歲時的行為問題和情感障礙更低。
像這樣的學前研究並沒有揭示早期讀寫能力本身的影響,在單一地點進行的小型研究必須始終謹慎對待,但它們表明,如何教授識字很重要。早期教育之所以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產生積極社會效果,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教育本身毫無關係,而是因為它提供了兒童保育服務。這意味著父母可以不受打擾地工作,為家庭提供更多的收入。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研究早期讀寫能力的高級心理學講師安娜·坎寧安(Anna Cunningham)認為,如果環境在一開始就過於注重學術,會導致老師在考試和成績上壓力過大,進而影響孩子。「當然,用成績來評判一個五歲孩子是不對的,」她說。父母對孩子在學校表現的焦慮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根據英國一家教育慈善機構委託進行的調查,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越晚開始,結果越好?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提早行動。在包括德國、伊朗和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正式教育開始於六歲左右。芬蘭被譽為世界上教育系統最好的國家之一,該國兒童七歲開始上學。
儘管存在明顯滯後,但芬蘭學生在15歲時的閲讀理解得分高於英國和美國學生。根據這種以兒童為中心的方法,芬蘭幼兒園充滿了更多遊戲,而沒有正式的學術指導。
根據這一模式,劍橋大學2009年的一項評論建議,正式入學年齡應該推遲到六歲,給英國孩子更多時間「發展語言和學習技能,這對他們以後的進步至關重要」,因為過早開始學習可能會「損害五歲孩子的自信心,並對他們的學習造成長期損害」。
研究確實支持了推遲的想法。美國2006年的一項幼兒園研究表明,推遲一年入學的孩子的考試成績有所提高。
另一項比較早閲讀者和晚閲讀者的研究發現,晚閲讀者趕上了周遭閲讀者的水平,甚至在理解能力上略高於早閲讀者。德國雷根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Regensburg)的塞巴斯蒂安·蘇蓋特(Sebastian Suggate)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解釋,晚些時候學習能讓孩子們更有效地將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與學到的單詞匹配起來。「這是有道理的,」他說。「閲讀理解就是語言,他們必須解開它背後的思想。」
「當然,如果你在早期就花更多時間在學習語言上,可以建立強大的技能基礎,而這需要數年時間來培養。閲讀可以很快學會,但語言(詞匯和理解)可沒有便利的技巧。這是一項艱苦工作,」薩蓋特說。在一項研究不同入學年齡的研究中,他發現,早期學習閲讀在15歲時沒有明顯的好處。
問題是,如果閲讀能力不能通過早期學習得到提高,那為什麼要進行早期學習呢?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的個體差異是一個重要方面。
坎寧安解釋:「當孩子們開始上學或開始學習閲讀時,他們的基本技能有很大不同。」她對接受斯坦納教育的孩子進行了研究,這些孩子約七歲才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她必須排除40%的樣本,因為這些孩子已經識字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凖備好了,」她說。她還發現,年齡較大的孩子更願意「從潛在語言技能方面學習閲讀」,因為他們多了三年的語言接觸。
研究還表明,閲讀能力與孩子的詞匯量之間的關係比與年齡本身的關係更密切,而口語技能是預示孩子日後文學技能的重要因素。不過,許多入學的孩子在語言技能上落後了,特別是那些來自弱勢背景的孩子。一些人認為,正規的教學可以讓這些孩子獲得支持和技能,而其他人可能在家裏非正式地獲得這些技能。這種想法得到了英國教育部門支持,他們表示,對口語水平落後的學生及早進行閲讀教學是「縮小這種(語言能力)差距的唯一有效途徑」。
還有人則支持相反的方法,讓孩子沉浸在讓他們能夠享受和發展語言理解能力的環境中,是閲讀成功的關鍵。有趣的學習環境有助於鼓勵。懷斯說:「教學工作是評估孩子在哪裏,並根據他們的發展水平給與最合適的教學。」2009年劍橋大學的研究報告也呼應了這一觀點,並指出:「沒有證據表明,與在玩耍中學習相比,花更多時間在課堂上學習的孩子從長遠來看會『表現更好』。」
坎寧安的女兒最近也開始學習閲讀,她對理想閲讀年齡的看法讓人安心:「無論你在四歲、五歲還是六歲開始閲讀,只要教授方法是對的就行。孩子們的適應力很強,他們會在任何環境中找到玩耍的機會。」
我們對早期讀寫能力的癡迷似乎沒有根據,那麼,倉促學習沒有必要,也沒有明顯好處。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很早就開始了,或者在學校提供閲讀之前就表現出了對閲讀的獨立興趣,這也很好,只要有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就行。
*梅麗莎·霍根布姆(Melissa Hogenboom)是 BBC Reel 的編輯。她的書《母性情結》(Motherhood Complex)現已出版。她的推特賬號是@melissasuzanneh。
歡迎到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