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蔡英文認為國民黨「躁進」了什麼?

角逐大選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18日宣稱,「躁進是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最不應該有的態度」。國民黨毋須就此自己對號入座,然而,七年多來的兩岸關係有無躁進,確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畢竟按照蔡英文的語言風格,所謂不躁進極可能成為她無所作為或束手無策的遁詞而已。 經常提出所謂「凝聚共識」、「共同決定」、「要有配套」等虛幻用語來掩飾自己沒有具體看法的蔡英文,顯然一方面企圖把國民黨已取得的兩岸關係政績,用躁進兩個字來加以否定;另方面又企圖用又不躁進來掩飾自己在兩岸關係上語焉不詳、政見空洞。 回顧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職上台後,5月29日,大陸海協會即發函海基會,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於6月11日率團赴北京協商。如此兩會恢復了中斷將近九年的互動,兩會首長更進行了時隔十年的會面。這一情況獲得台灣民意的高度支持與國際輿論一致肯定,難道這麼迅速恢復兩岸制度性協商,蔡英文敢說是躁進嗎?又如果一旦她勝選執政,並因她拒「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協商重新中斷,她難道打算標榜自己不躁進嗎? 當時馬英九在競選時,以就職後一個月內實現兩岸週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觀光為政見支票,這些都是民眾期盼多年且為民進黨上次執政時辦不到的事,後來馬以一個半月的時間兌現政見支票,這算是躁進還是不躁進?如今,兩岸包機直航早已日常化,每週飛行多達840個航班、1680架次;去年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從上次民進黨執政時的零,躍升至398.7萬人次。這對台灣民眾的便利性、台灣經濟的促進性,都發揮了極大效果,蔡英文如何評價為躁進或不躁進?又如果她上台而導致直航班次減少、陸客來台減少,必傷台灣利益,難道可以藉口是不躁進嗎? 兩岸已於2010年簽署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亟待後續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貨品貿易協議來實踐ECFA ,卻因民進黨的抵制,使得2013年即完成簽署的服貿協議,遲遲未能在台灣完成立法程序,也連帶拖延貨貿協議的協商進度,均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難道蔡英文認為等到她上台再完成立法,才算是不躁進嗎?這是綁架了全民利益。 如果明年民進黨勝選執政,他們以「一邊一國」為政治定位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必然造成兩岸無法協商或無法履行協議,雙方既有的和平發展關係,不可能不倒退,那麼蔡英文是否將指過去是國民黨躁進,並標榜自己不躁進,選民對此能予認同嗎?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