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其實是門「軟生意」無人機,會是下一個創業金雞母嗎?

根據國際無人交通系統管理協會的報告,無人機產業可望在10年內創造至少10萬個就業機會,而這還只是美國國內的統計。若你以為無人機是高不可攀的硬體投資,那就錯了,無人機其實是高度軟硬整合的產品,不只需要硬體技術,更需要軟體人才,是門真正軟生意。

最近加州創投的天空有點忙,投資人們不再當低頭族,反而頻頻抬頭望向天空。

洛杉磯無人機新創Airware於去年7月獲KPCB風投2,500萬美元B輪融資,這筆資金將用於推出該公司首款客製化無人機軟體系統。另一家專注於農業用無人機的新創公司MicaSense,在去年底獲法國無人機大廠Parrot 200萬美元A輪融資,把辦公室搬到西雅圖,好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團隊分布在中國與矽谷的無人機新創團隊億航,則獲GGV資本1千萬美元A輪融資,並於年初進駐北京微軟創業加速器。億航共同創辦人胡智華在接受《富比世》雜誌採訪時說,他們已經賣出了幾千台,但月產能可達4萬台。

超夯新創領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rivCo公布的報告,創投挹注無人機相關新創的資金於去年大幅提升,2014年總共有4.12億美元投入無人機新創,年增率為44%,這讓無人機成了僅次於網路安全以外,最受創投青睞的科技子項目。

若參照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曖昧不明的商用無人機法規,市場對無人機的信心可說是異常的樂觀,因為美國政府至今尚未全面開放商用無人機,只有特定產業才能申請商用無人機執照,但創投們對無人機顯然信心不減。

從越來越可觀的投資金額,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無人機新創,種種跡象皆顯示,無人機儼然已成創業界的明日之星。

Airware創辦人道尼(Jonathan Downey)表示,市場上現在至少已有600家無人機相關企業,無人機的應用範圍廣,從農業、攝影、地理探測、資源探勘、地圖繪測、救災到公共安全,涵蓋的產業應用範圍之廣泛,提供新創企業蓬勃發展的機會和生存空間。而且這場競賽才剛剛開始,市場上沒有所謂的龍頭大廠,即使是號稱吃下全球小型無人機市占率4成的大疆,也不過是家2013年才推出第一款無人機產品的新創公司。再加上無人機絕不僅僅是空拍而已,從硬體、軟體到產業服務,多的是尚未被挖掘的機會。

蒼穹科技創辦人湯志強說:「把無人機拆開來,每一個應用領域都是一個產業,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今年54歲的湯志強,打從8歲就跟模型結下不解之緣,他不僅是個徹底的自造者(Maker),更是名渾然天成的創業家,開過模型飛機工廠、飛行船廣告業務、遙控直升機、電子商務網站和多媒體輸出公司,現在他又多了一個身分:無人機創業家。

時間回到2009年,湯志強一個德文都看不懂,從零開始,透過德國開源資源和網路社群研究無人機製造原理,在白天下班之後,他夜夜啃德文網站到天亮,最後過了7個月日夜顛倒的生活,終於自行打造出一台四軸旋翼無人機。花了30萬的研發費用,試飛至少380趟,從洗板、焊接學起,沒有金主,更沒有老師,支撐他走下去的,除了強烈的Maker自尊,更因為他看到了無人機即將帶來的龐大商機。

湯志強發現無人機周邊產業雖然商機無限,台灣卻少見能夠從無到有設計智慧飛行器的人才,他決定從學界下手,跟學校合作,甚至免費去講課,傳授他研究無人機的心得,希望能藉此培育出下一個台灣無人機新創的明日之星。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教授只重理論不會實務。而學生的態度讓我感到厭倦,他們都只想趕快把論文寫完,但我希望教育學生去創業。我發現家長不鼓勵創新,你跟家長借100萬去做無人機的話,不打死你才怪,他只要你去考公務員。」對學界失望之餘,湯志強發現自己一直鼓勵學生創業,自己卻不創業,於是在2013年捲起袖子投入商業用無人機領域,目前已推出四款無人機,主要外銷中國,用於地圖繪測。

無人機是門軟生意

許多人看到無人機是一大台硬體,就以為進入門檻很高,實則不然。在高雄氣爆期間與學生合作開發空拍無人機的國立高雄大學資管系副教授蕭漢威表示,無人機關鍵零組件的價格一直在下降,兩年前他採買GPS、陀螺儀等材料時大約要一、兩千塊,現在只要幾百塊就能搞定。無人機是高度軟硬整合的產品,硬體有其技術門檻,但演算法和軟體設計是決定無人機好壞與否的關鍵。

事實上,放眼近半年來被投資的無人機新創,也幾乎都是做軟體系統的,專注於製造無人機硬體本身的反而少見。以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創立的Skydio為例,他們想要讓無人機自動將2D影像轉化成3D影像,好讓無人機「認得」障礙物,可以自動閃避,這與軟體息息相關。Airware更是打從一開始就自我定位成不做硬體的無人機公司,他們希望針對不同產業的需求,設計客製化的無人機應用軟體。

除了無人機本身的系統應用,管制無人機的系統也是一大商機,而這也是湯志強的下一階段目標。為了解決政府對無人機滿天飛無法管的疑慮,湯志強正著手打造無人機管制系統,「飛在人頭上的東西很危險,只要砸一次就賠不完,我們正在研究讓它飛上去之後,可以在地圖上呈現管制,這如果做到的話,就是一個很大的商機。」

台灣無人機新創下一步怎麼走?在雲林虎尾科技大學,有四個對無人機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成立了Ark Lab多旋翼工坊,運用開源資源打造可以用手機操控的無人機,從去年開始在各地開設無人機教學工坊,每場限額20名,場場爆滿,而且供不應求,到2月為止已開了5場。

Ark Lab創辦人之一、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系學生張東琳去年以無人機為載具,自行開發水質監測系統,用無人機將無線水質感測模組投放到河中,即時蒐集水質資訊,監測無預警的河川污染事件,降低人工採樣河水的成本。張東琳表示,未來計畫上募資平台試市場水溫,將加強無人機的防水功能,也預計推出教學推廣用的開源無人機產品,甚至進一步創業。

目前台灣與無人機相關的新創企業雖不多,但隨著國際上無人機新創大放異彩,國內關注無人機產業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也許有朝一日,台灣可望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無人機天空。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5年3月號《數位時代》「無人機,起飛!」,全國7-11、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50期 http://www.bnext.com.tw)

加入《數位時代》粉絲團,時時掌握最新數位趨勢!https://www.facebook.com/bnext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