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食品進不進?

最近日本福島縣與鄰近四個縣的食品能否進口到臺灣,成為了社會上爭議不斷的話題。原因是在2011年3月,福島的核能發電廠因為海嘯毀損而引發輻射物質外洩,有許多人擔憂從福島等五縣生產的食品還有輻射物質殘留,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如果有明顯的證據指出食用這些食品會造成傷害,就不會有「爭議」發生,很直接的禁止進口就好了。在福島核災之後不久,該縣和周圍地區的食品就禁止運輸出來,有些國家甚至完全禁止輸入日本的農產品。不過幾年過去了,世界各國漸漸放鬆管制,這是因為放射性物質會逐漸消散,而且又因為會不斷衰變的緣故,放射性會愈來愈低。目前受到管制比較嚴格的,剩下蘑菇和野豬。為什麼是這二種食物呢?因為蘑菇比較容易吸收放射性物質,而野豬會找蘑菇來吃(所以野生的松露都是讓豬去搜尋出來的)。

輻射有多可怕?

雖然大家看到「放射性」就覺得怕怕的,可是我們一直都處在放射線下,這些放射線除了來自於自然界到處都有放射性物質之外,看牙醫時照個X光,就接觸到了比較多的放射線,坐飛機到高空上也是。重點在於受到的輻射劑量會不會超過安全標準。空服員和機師這些在飛機上工作的人,就有時間長度的限制。

目前福島大部分的農產品,放射性劑量已經降到安全標準之下,因此政府才會有開放進口之議,不過很多人還是害怕吃到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食物,而且網路上有很多留言散布,說美國、歐盟都禁止輸入福島食物,其實美國和歐洲在2012年就開始逐步開放了,而且各類食物進口與否與檢驗標準都已經公布出來了。

零檢出可能嗎?

另一個反對的意見是希望能夠達到零檢出,也就是希望福島進口的食品都完全檢查不出放射性。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希望生活在絕對安全的狀況下,不是嗎?可惜並沒有那麼美好的事情。追求零檢出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大自然中本來就充滿了放射性物質,如果有驗不出放射性的食物,倒才是奇怪的事情。

追求「零檢出」的心理成因便是希望能夠零風險,但實際上並沒有零風險的狀況存在。舉例來說,雖然我們走路時小心翼翼,但是還是有可能會被汽車撞到,可能是因為駕駛分心、酒駕,或是車子故障了,也有可能是自己沒有注意到。因此過馬路其實是冒著風險的,我們每天都在冒這種風險。

我們比較不擔心車禍,是因為車子看得到,而且不在馬路上就可以避免,屬於比較能夠掌握的風險。對於放射性這樣無形又無法掌握的風險,恐懼會加深,所以反對進口是可以理解的。贊成進口的人則認為,既然經過檢驗,合乎標準就可以進口,難道要無限期的禁止下去嗎?依照這個邏輯,受過原子彈轟炸過的長崎、廣島所生產的食物,也不該進口了嗎?而且個人去日本旅遊買了福島產的非生鮮食品,是可以帶回臺灣的。

依照檢驗標準觀點,合格的福島食品是可以進口的,但是也要顧及心理學。折衷之道可能是標示出哪些食品是從福島進口的,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衛生福利部提供了「日本輸入食品製造商產地辨識說明」,可以讓你分辨日本進口食物的產地,這樣選擇權就在自己手上了。

本文出自《科學少年》雜誌2017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