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貿易戰型塑經濟新常態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美國期中選舉落幕,市場關注美中貿易戰是否因此出現變數,前行政院長、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認為,雖選舉結果再次出現「分裂的美國」現象,但就大戰略而言,美民主、共和兩黨看法一致,貿易戰只是其中一環,預期將成為新常態,台業者需提早了解目前處境,尋求發展新契機。 陳?昨(14)日擔任東吳企管財經講堂財經講堂主持人,針對經濟新常態-全球競合下的大戰略與新願景,分析美期中選舉後對世界經貿局勢,以及台灣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他表示,貿易戰只是美國全盤戰略的其中一環,包括軍事、科技等面向都在其中,預期貿易戰將成為新常態,「影響全球不會只有幾天時間」。 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四季第1場次昨以「美期中選舉的夢醒時分?世界經貿新秩序,台灣產業新生機」為題,由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沈筱玲擔任引言人,邀請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及財經自媒體創辦人王伯達共同與談。 陳?表示,美期中選舉結束,但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發展似乎沒有明朗化的趨勢,不確定因素反而更高,不僅參眾兩院分治,各州市議員選舉也呈現「壁壘分明」現象,但要注意的是,在美國優先的策略之下,對於壓制中國崛起的大方向仍是兩黨共識,短期不易有大幅改變。 ◆沈筱玲: 台灣夾在兩強之間 必須思考四個問題 沈筱玲指出,中美貿易戰是不是川普個人意志的執行?美期中選舉後,貿易戰會不會因此結束?中國對美國貿易制裁,有沒有反制之道?而台灣夾在中美兩強之間,又應如何應變?是當下必須思考的四個問題。 美國去年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川普僅是執行既定國家政策,在這場大國爭權戰爭中,美國戰略目標是美國優先、一山不容二虎、保護美企及智慧財產權,目的不是只為了稅收,而是要讓中國大陸市場開放,除了貿易戰外,國安戰、貿易戰、科技戰、軍事戰、外交戰、金融戰將萬箭齊發。 世界經貿秩序加速改變,沈筱玲認為,台灣面臨高科技產業是否要向美國靠攏,傳統代工出口模式牴觸「美國製造」方針、兩岸關係能否妥善處理、全球區域整合儼然成形等抉擇時刻,政府政策與及產業如何因應將是關鍵。 ◆吳中書: 製造業因應全球投資布 局變化,需更加彈性 吳中書認為,台灣製造業具有一定實力,但必須因應全球投資布局變化需更加彈性,政府則可以多提供資訊輔導等協助,同時加速自由化歷程,透過與各國簽FTA,避免過度封閉,從多方面配合,營造市場經濟發展。 ◆杜紫軍: 內需型中小企業及服 務業,連帶受到影響 杜紫軍指出,貿易戰對明年全世界經濟及產業的傷害將無可避免,去年中國對美出口的百大企業,台商就占4成,受傷程度恐最大,而企業獲利下滑,將拖累整體經濟比線,內需型的中小企業及服務業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因此,杜紫軍說,兩岸關係不佳,造成的不只是成本問題,還有政治問題,全球分工系統面臨重新布局,台商不易獲得陸政府的積極協助,未來產能外移時將困難重重,同時也不利於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黃鯤雄: 貿易戰「真槍實彈」的衝擊,將在明年首季顯現 黃鯤雄從國際指數及經濟數據分析,陸股自去年下半年一路走跌,對比美股仍頻頻創高,台股則與兩者平均值走勢接近,顯示在兩強經貿對峙中,台灣受到影響特別明顯。 此外,美PMI指數信心上升,代表製造業回流美國效應開始發酵,中國大陸進出口值增加,也反應出因關稅影響,導致未來交易成本越來越高,貿易商提前出現「搶灘」備貨現象,但黃鯤雄提醒,這僅僅是短期現象,貿易戰「真槍實彈」的衝擊,將在明年首季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