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兩岸關係、九二共識與台灣觀光產業的救贖

台灣政權更迭,新政府上台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陸客來台人數驟降,台灣觀光產業提前進入寒冬。912觀光產業大遊行後,提出多項訴求,行政院避重就輕,提出300億補助方案,觀光業界則認為,關鍵是客源而非補助,遙指承認九二共識台灣觀光業才有救。

台灣觀光產業發展和九二共識的關聯性,真的這麼緊密嗎?陸客不來台灣,台灣觀光業真的沒救了嗎? 台灣有沒有辦法吸引到其他國家與地區的旅客來台觀光?且讓我們從觀光局以1991年為基點(即當年指數為100)的歷年統計資料,做進一步分析。

我不知道為什麼觀光局將1991年設為統計指數的基準年,不過,1991年恰好是柏林圍牆傾倒、蘇聯與華沙集團解體的那一年,也是東西方冷戰結束的那一年。全球迎來了第一波和平紅利,連帶地迎來了觀光紅利。不過,冷戰結束後,觀光紅利還得等經濟成長紅利實現後,才會真正體現。觀光事業的發展,最能讓人體會孔子「危邦不居,亂邦不入」的訓誨。試想,誰會到一個戰亂頻仍的國家去觀光呢?

從兩岸關係的歷史統計來看,也是如此。兩岸的強人蔣介石和毛澤東分別是1975年、1976年相繼逝世,兩岸各自戮力於經濟改革,兩岸的關係也由敵對進入接觸試探期。這段時期,兩岸基本上還是老死不相往來,看在外人眼中,兩岸關係即使不危不亂,也算是不太讓人不太放心的緊張。這也解釋了為何從1976年來台旅客突破100萬後,很長的時間內,台灣的觀光事業並無太大的長進。畢竟,還得讓子彈飛一陣子!

1988年蔣經國臨終前開放大陸居民來台探親、探病、奔喪,在兩岸紅十字會的居間搭橋下,兩岸逐漸展開有限度的接觸。蔣經國駕鶴西歸後,國民黨陷入分裂危機,台灣政爭愈演愈烈。直到1992年,辜振甫和汪道涵在新加坡展開辜汪會談,確立了「一中各表」的「九二諒解」後,兩岸關係轉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子彈飛了一段時間後的1994年,來台的旅客數,正式邁入200萬大關。不過,從1994年到2008 年,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兩國論以及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以及2003年的SARS、2004年總統大選的兩顆子彈,都給兩岸關係帶來了不確定性,來台旅客數的成長,攀升得很是辛苦。

好了,回頭看觀光局的統計資料。1976年(民國65年)來台旅客突破了100萬,1989年時,來台旅客數一度突破200萬,但次年來台旅客數又下降到193萬餘人,直到1994年,來台旅客數才穩定地站上了200萬。從100萬人到200萬人,台灣花了18年的光陰。2004年,來台旅客數來到了295萬,2005年,來台旅客數一舉突破300萬,來到了3,378,118;從200萬到300萬,又耗費了10年多一點的時間。4年後的2009年,來台旅客數輕易翻過400萬門檻;從2009年到2015年,來台旅客數每年都以超過100萬的成長,2015年,台灣正式擠進入境觀光人數突破1000萬的俱樂部。關鍵就是2008年的政權轉換。

2008年國民黨奪回政權,兩岸關係邁入1949年以來最平和、最穩定的時期。穩定與和平,正是觀光產業最急需的沃土。也因此,2008年後,來台旅客數呈跳躍式的成長,馬英九主政8年期間,來台旅客數,竟然從將近400萬激增為1000萬。可見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對台灣觀光業有多大的影響!(再複習一下:來台旅客數從100萬到200萬,費時18年,200萬到300萬,費時10年,300萬到400萬,費時4年,從400萬到1000萬則僅僅花了8年的時間,直可稱之為觀光產業的大躍進!)

2008年國民黨接掌政權時,與2000年陳水扁接掌政權時相比較,台灣的觀光資源並沒有增加,故宮還是故宮,日月潭、阿里山仍然靜靜地躺在那兒;觀光設施甚至比以前更差,更名後的桃園機場,一期航站破舊不堪、二期航站甫告啟用即成落伍、跑道長期沒有維修;延宕多年的機場捷運,才剛剛開工;更別提松山機場連國內航班都日益稀少,全台星級酒店數目嚴重不足。在觀光資源不變,觀光設施貧乏的情況下,2008年以後來台旅客人數之所以能大躍進,當然是來自於兩岸直航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的政策紅利,也是來自於大陸觀光客對台灣的長時間的好奇與憧憬,更簡單說,2008年以來台灣觀光業的大躍進,明明白白就是大陸同胞捧場啦!

試著剖析觀光局的統計資料,可以更清楚這一點。

2008年以前,觀光局的統計資料都將大陸以及港澳地區的來台旅客列為「華僑」(華僑的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將大陸觀光客視為華僑,還真有點奇怪,不知是將中國大陸的全體公民視為中華民國的華僑,還是將中國大陸地區視為海外?前者,表示我從未放棄對大陸地區的主權主張,後者,卻又表示我們已將大陸地區視為另一個主權國家。矛盾吧?!)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觀光局的統計資料正式將大陸觀光客歸定位。根據觀光局2016年7月20日發布的資料顯示,2008年,來台旅客中的華僑人數為882,651,其中,大陸觀光客數目為329,204,到了2009年,來台「華僑旅客」人數激增近一倍,來到了1,624,992,陸客人數為972,123,陸客佔來台旅客數的比例由前一年的8.56%,攀升到22.12%。2010年到2015年,來台觀光旅遊的陸客人數及佔全體來台旅客人數比,如下圖:

2010年~2015年,來台觀光陸客數及佔全體來台旅客數比較表
2010年~2015年,來台觀光陸客數及佔全體來台旅客數比較表

2010年~2015年,來台觀光陸客數及佔全體來台旅客數比較表

上面的數字,並未包括港澳地區來台觀光旅遊的人數。2009 年港澳來台旅客為718,806,到了2015年,這數字攀升為1,513,597,足足增加了一倍。若將大陸與港澳地區來台旅客合併計算,則2015年,「中國」來台旅客佔全體來台旅客的54.58%。

─問題:如果陸客來台旅遊人數回復到2009年以前的水平,台灣觀光業將呈現何種情況?─

兩岸關係是否穩定和平,也影響了外國旅客來台意願。從1991年到2007年,來台外籍旅客一直占了來台旅客總數的80%以上,2008年外籍旅客比例有史以來第一次掉到77%。此後,儘管外籍觀光客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是,從2009年到2015年,大陸來台觀光人數急遽成長的同時,外籍來台旅客的絕對數,也呈現穩定成長的曲線。根據觀光局最新的資料顯示,日本、港澳以及東南亞的來台旅客人數,也是在2009年後才有爆發性成長;韓國來台旅客數則延至2013年才有顯著成長,唯獨歐美各國來台的旅客數,並未受開放陸客來台的影響,維持低檔持平。

─問題:為什麼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旅遊後,鄰近地區國家來台旅客同步增加,唯獨歐美旅客持平?─

由於觀光局統計資料的「來台旅客」一詞,包括來台觀光、商務考察、參展、求學、探親的旅客,因此,外籍來台旅客和來台陸客數目同步成長的現象,反映的,正是國際、特別是鄰近國家與地區對兩岸關係是否穩定的真實看法。同樣的邏輯,我們也相信,如果當前兩岸的僵局持續發酵,莫說大陸觀光客銳減,來台觀光的外籍旅客也會同步衰減。

另一個能夠描繪觀光產業發展曲線的數字是歷年的觀光外匯收入。

同樣以1991年為基準點,當年台灣觀光外匯收入正式突破20億美元,1994年,突破30億美元,6年後的2001年,突破40億美元,2003年因SARS觀光外匯收入遽降為29億多美元,直到2006年才突破50億美元。正如來台旅客爆發式的成長,觀光外匯收入的井噴也是發生於2009年(68.16億美元),2011年,台灣觀光外匯收入越過百億美元大關,且以年增10 億美金的速度增長,截至2015年,台灣觀光收入達到了歷史新高的143.88億美元。

社會上有些人批評,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台灣低價旅遊的肇始。真的是如此嗎?根據觀光局的統計資料顯示:1991年到2000年李登輝掌權的十年間,來台旅客平均每日消費額是188.84美元,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陳水扁主政期間,來台旅客平均每日消費額是199.56美元,而馬英九掌政期間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從2008年到2015年來台旅客平均每日消費額則是224.43美元(註1)。由於觀光局的統計資料已經將匯率因素考慮進去了,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開放陸客來台非但沒有使台灣邁向低價旅遊的陷阱,相反地,2009年開放陸客來台後,來台旅客的每日平均消費額是呈現上揚的趨勢。

談到觀光外匯收入,順帶一提,從1994年觀光局有觀光外匯統計資料以來到2010年,台灣觀光產業長期處於「逆差」狀態,也就是說,出國觀光所花費的外匯遠高於來台旅客在台消費的外匯收益。1994年到2010年,觀光逆差最高達到46億美金,平均值約為27億美金上下,最少則是2010年的6億美金逆差。觀光逆差的現象到了2011年竟然翻轉為正,但到了2015年,觀光逆差再度攀升為10億美金。無論如何,從「總體」的角度看,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對於減少台灣觀光逆差是有貢獻的。

值得思索的另一個問題是:國人出國觀光的花費要低於來台旅客的人均花費。以2015年為例,出國人次是13,182,976,外匯支出是15,492,000,000美元,平均每一出國人次僅花費美金1175美金,與每一位來台旅客貢獻給台灣的外匯收益1378美元相較,要低了200美金。花較少的錢,卻可以有較多樣的旅遊體驗,無怪乎,歷年出國觀光的旅客數都超過了來台觀光的旅客數。這一點,似乎也可以解讀成:國內觀光資源與設施無法吸引國人留在國內觀光。

─問題:為什麼長期來出國觀光人數遠超過來台觀光的人數?─

─問題:如果國內的觀光資源連自個兒人都無法吸引,為什麼大陸觀光客還趨之若鶩?─

(註1:計算時,政權交接當年的數字,係重複計算到前後執政者的帳上,因此,李登輝時期來台旅客平均消費額係從1991年至2000年的數字加總後,除以10年,陳水扁時期的數字則是加總2000年到2008年後除以9,由於2016年的統計尚未出爐,馬英九時期的數字則由2008年計算到2015年,加總後除以8。)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蔡英文亟待突破的兩岸關係
風評:蒸發九二共識 落實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