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母親憂鬱,不亞於產後憂鬱

image

作者: 曾多聞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養育青少年育兒生涯中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階段。在這混亂的幾年當中,青少年渴望獨立,而當他們的父母指導他們時,他們經常吼叫、甩門、跺腳跑回房間,為宣示主權而反擊。多數父母對以上場景都很熟悉,但不知道怎麼應對崩潰的青少年孩子。

但是,還是有希望的。加州大學河邊分校最新研究提出見解,說明家人間的誤會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問題行為,並給父母一些處理衝突的建議。

該研究發表於上個月的《兒童與青少年期刊》,分析220對父母與其青少年子女的相處模式。研究發現,當青少年認為父母表現出的批評、憤怒等負面情緒超出他們所預期時,他們就會表現得更憤怒。這時候,父母多半會叫憤怒的小孩「控制情緒」,這讓孩子覺得被打發、被忽視。

研究也發現,父母表現負面(或是孩子認為父母表現得很負面)時,會導致孩子發展出偏差行為。當青少年認為父母的管教太過嚴厲時,他們會選擇頂嘴、逃家、破壞家規。

有趣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出明顯的性別差異。當母親表現負面時,孩子多半會頂嘴、跑開、冷戰。父親表現負面時,孩子多半會更衝動。

「與母親相比,父親與青少年之間的關係研究較為缺乏。但我們發現父親與青少年子女的關係很獨特。」參與研究的心理學副教授夏秋美咲博士說:「父親的反應對青少年的影響更顯著,可能緩解或觸發青少年的暴力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有幾個因素可能在這個過程中造成影響。

第一,受到賀爾蒙影響,青少年對情緒的感受更強烈。

第二,他們經常覺得朋友比家人更能接受他們或幫助他們。

第三,當父母給予他們負面評價時,他們為了證明自己,往往會採取偏激行為。事實上,他們希望被聽見。

與此同時,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緒要消化。現實是:養育青少年不像養育小孩子那樣有成就感。近期研究甚至顯示,青少年母親憂鬱,不亞於產後憂鬱。在孩子建立自主感的過程中,父母經常覺得被拒於千里之外,當孩子嘗試突破常規時,父母經常給予負面反應。調查顯示,父母心目中的自己,通常比青少年眼中更溫暖、更支持。可見父母與青少年子女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分歧。

父母與子女的衝突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研究建議父母與子女分享自己的價值觀,解釋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原因。

夏秋博士說:「當青少年拒絕溝通時,父母更要與孩子討論彼此觀點的差異。」她提醒父母,雖然青少年看似情緒化、不穩定,但他們其實比家長更能接受不同的觀點。

【延伸閱讀】

首爾大賽冠軍小學生葉家恆「肚皮舞是我的女朋友!」

安親班小孩,工時長,不到3成回家吃晚飯

打電話問候長輩 滑世代崩潰:「不能傳簡訊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