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亞巡賽共站場次創紀錄,非種子選手參賽場次變少

高爾夫》亞巡賽共站場次創紀錄,非種子選手參賽場次變少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文 圖╱Asian Tour】亞巡賽的最後階段資格考正在泰國展開,不過考上的選手也別太開心,因為如果依照去年的行程表不變,全年大概只能參加九場比賽,除非你能夠在三十五強名列前茅,如此才有較大的機會補進那些高獎金的共站賽事,像即將在下週登場的開幕戰—SMBC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預留給資格考畢業生名額再從原本的三位增加至五位。

之所以會出現資格考過關者在新球季能打的比賽有限,主要原因就是亞巡賽的「共站」比例過高所致。以去年為例,全年二十三場列入官方排名的比賽當中,高達十四場是和其他巡迴賽共同認證的行程,比前年多出六場之多,合作對象包括歐洲、日本、韓國、澳洲、南非和美國,也壓縮了非種子會員選手的參賽機會。

季初通過資格考測試的詹世昌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在七月底贏得和歐巡賽共站的King’s Cup presented by PTT Group(泰皇盃)前,僅僅排進了兩場比賽,期間只能在台巡賽、發展賽和中巡賽以戰養戰,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在升格為冠軍種子選手後,又贏得擁有一半日巡賽血統的Asia-Pacific Diamond Cup(亞太鑽石盃),年終獎金榜高居第四。

最幸運的是泰國選手Thitiphun Chuayprakong(提提帕•楚雅帕康),雖然資格考並沒有過關,但成功把握住首場純亞巡賽—Bashundhara Bangladesh Open(孟加拉公開賽),也讓他得以單站冠軍身份優先安排接下來的每場賽事,總計全年共打了十六場,比詹世昌還多了五場。

然而,對於行程表眾多的百萬美元級賽事,大多數的非種子選手都只能壁上觀,不過還是有Chikkarangappa S.(邱卡蘭格帕)、Scott Vincent(史考特•文森)、簡佑賢(Samuel Chien)、Johannes Veerman(約翰尼斯•維爾曼)、Shubhankar Sharma(蘇班卡•夏爾瑪)、 Sutijet Kooratanapisan(史特賈•科奈塔納皮尚恩)、竹安俊也(Shunya Takeyasu)等人把握住有限的出場機會,今年將可以依序優先排進這些共站賽事。

共站制度好壞見仁見智,不過頂尖選手倒是獲益不少,澳洲重砲手Scott Hend(史考特•韓德)去年只打了十一場比賽,卻大賺了1,004,792美元,成為繼Jeev Milkha Singh(吉夫•米哈辛)、Kiradech Aphibarnrat(奇拉戴克•阿菲邦拉特)和Anirban Lahiri(阿尼爾班•拉希瑞)之後,另一位單季破百萬美元的獎金王,而全年也有五位選手突破五十萬美元關卡,三十五萬美元的關卡則來到九位。

當然,更多選手靠著贏球而打開另一扇巡迴賽的機會大門,新進人員除了同時取得歐、日巡賽資格的詹世昌之外,還有日巡賽的Shaun Norris(蕭恩•羅禮士)、以及歐巡賽的王情訓(Wang Jeung-hun)和Sam Brazel(山姆•布拉澤)。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歐、亞巡的共站賽事增加,歐巡賽在2016-17年球季開放五個名額給亞巡賽獎金榜名列前茅的選手,使得年終獎金榜名列十二的另一位我國選手呂偉智,今年也能夠獲得歐巡賽的位階,參賽排序為十八類。

在世界排名方面,去年亞巡賽冠軍所獲得的積分也相當豐碩,其中以和美巡賽共站的CIMB Classic(亞太菁英賽)五十分最高,再來是三十八分的Maybank Championship Malaysia(馬來西亞錦標賽)和三十二分的UBS 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