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暴斃9成非因汙染
中國時報【盧金足╱台中報導】 水汙染與水體環保論壇28日在台中市登場,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表示,夏天魚群死亡最多,針對汙染態樣分析,有高達87.2%的死魚案件非受汙染所致,而是肇因水體基流量及溶氧量不足,且大多發生於市管排水及灌溉渠道等水利設施,比例高達84.4%,疑與水門調控或輪灌所採行的斷水措施有關。 陳宏益針對夏天常發生魚群死亡事件,認為未來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若能兼顧生態環境基本需求,將可有效防止死魚事件發生。環保署環境檢驗所退休研究員王漢泉指出,中毒、疾病及缺氧窒息,是魚群暴斃的3大原因,而缺氧窒息更是台灣魚群暴斃的主因。 「水質正常、水量適當、無外來入侵種,才是適合魚類生存的河川排水環境!」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葉明峰強調,當河川溶氧量過低時,對大多數魚類不利,甚至導致死亡,只剩吳郭魚及大肚魚等耐汙染的魚類。 陳宏益表示,稽查汙染源時也發現,有的養豬戶以浴缸排水方式,平常大量積存廢水,半夜像浴缸放掉水塞,廢水偷排得逞,造成河川汙染。 包括前台中市環保局長洪正中、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等,在會中建立多項共識,包括高汙染事業列管並主動查察、水利設施構築與操作兼顧生態環境、加強河道清淤、建立預警制度等,希望為河川水體品質與環境生態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