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保聖誕樹3000寶特瓶點燈迎聖誕
位於花蓮的海洋公園不斷致力推動『永續海洋保育』的觀念與理念,並將2013年訂定為『海洋教育元年』,為海洋生態保育跨向嶄新的里程碑。在聖誕節到來的前夕,運用園區內所回收的寶特瓶,精心設計、打造出一座全國首創最高最大的『海洋環保聖誕樹』,藉由海洋環保聖誕樹的意象,來喚起人類的垃圾對海洋的威脅,同時也讓大眾認識海洋與海洋的重要性。
高達605公分、寬200公分的『海洋環保聖誕樹』,使用了3000個寶特瓶素材所設計製作完成,為園區內所回收再利用的寶特瓶(2012年截至目前為止園區資源量回收已達4萬多公斤),園區的創意設計團隊運用寶特瓶的特性及搭配燈光效果,打造出全國首座最大、最具環保創意的聖誕樹,期望藉由寶特瓶素材的『海洋環保聖誕樹』議題,來告訴大眾塑膠袋、寶特瓶等相關製品,儼然已成為危害海洋生物的重大殺手,並流進海洋生態的垃圾約有72%的塑膠已下沉,雖然脫離了人類的視線,但並未脫離整體海洋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的塑膠相關製品已經碎裂成小碎片,佈滿在海水中,進而使得大量魚類、海龜和鳥類在誤食塑膠碎片後死亡,每年造成約10萬隻海洋哺乳類生物死亡,而這數據仍持續再增長中。
海洋公園表示以寶特瓶素材的『海洋環保聖誕樹』來喚起大眾認識海洋的重要性,因為海洋浮游生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地球上約76%的氧氣,全世界的蛋白質供應也有約21%來自海洋,海洋對全球天氣也有重大的影響力(在控制地熱的平衡和循環方面),而陸地淡水有約34%來自海洋。然而人類的垃圾對海洋的威脅最終亦將反撲回人類,海洋的污染約78%來自陸地,每年全球使用的塑膠袋數量介於5000億到1兆個之間,而垃圾產生的毒素,經海洋生物食物鏈累積,毒素被放大5倍以上,進入人類的食物鏈中。邀請大眾一起愛護我們僅有的地球,回收及重複使用塑膠瓶、袋等,對於能重複回收的資源,不斷的回收再利用,如一張紙可以回收3到6次,纖維才會斷裂、減少農業乃其他化學物質的使用…等。
『海洋環保聖誕樹』的開燈典禮,也特別邀請台東偏鄉地區的『樟原國小』18位學生,一同共襄盛舉、響應環保。樟原國小雖地處偏遠鄉鎮,但學生們個個有副好歌喉,2011年獲得台東縣合唱比賽第一名及全國比賽特優等殊榮。在開燈典禮現場,學生們現場演出天賴之音,也為海洋教育元年揭開序幕,一起愛護我們僅有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