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運動品牌庫存飆 含淚拍賣

工商時報【記者黃欣╱北京報導】 大陸本土運動品牌自2008年京奧後運動熱潮逐漸退燒,加上產品缺乏創新、趕不上國際品牌等因素,業績逐年下滑。今年上半年,大陸6大運動品牌的庫存總額更高達37.21億元人民幣(下同),高庫存壓力使這些品牌不得不透過大幅降價甩賣、減少門市數量等方法,維持營運。 證券日報報導,大陸知名運動品牌李寧從去年7月就開始大力出清庫存,透過多家賣場和折扣店銷售庫存商品,折扣甚至打到2折,更是堪稱流血價大甩賣。不讓李寧專美於前,其他運動品牌同樣不甘示弱,在全大陸各商場都可看到「全場2到5折」等降價活動,就連過去不在打折範圍的當季新款,現在也加入降價折扣大戰中。 業界指出,庫存過高是這此本土運動品牌降價熱潮的主因。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安踏等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 其中,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和中國動向這6家大陸上市運動品牌的總庫存達37.21億元,與去年底36.99億元的總庫存相比,增長0.22億元。這6家品牌公司中,以匹克的庫存量增加速度較快,與去年底相比,上半年庫存已經增至5.29億元,增幅25.65%。 這些本土運動品牌公司之所以會出現大量庫存的局面,主要是因為錯估了2008年奧運會後的市場形勢。雖2008年的京奧一度帶動李寧業績蒸蒸日上,但隨後幾年裡,李寧的快速擴張和庫存過高問題,都成為拖累業績增長的主因。 除了李寧外,其他本土運動品牌業績同樣表現不佳。6家上市運動品牌中,僅特步今年上半年勉強維持盈利,其他5家業績分別都比去年同期下降9%到29%不等。為了維持營運,多數運動品牌都大幅減少門市數量,以李寧來說,今年就關閉952家門市、匹克也關閉747家。 分析人士稱,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和Adidas也曾面臨庫存過高問題,但這些國際品牌對門市的管理更加直接,且經銷商少,控制庫存的成效遠比本土品牌佳。匯豐分析師預估,Nike約可控制75%的庫存,而李寧只能控制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