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量產 訂作服飾店轉型求生存

早期成衣尚未普遍時,很多人會到裁縫店量身訂做套裝,但隨著成衣量產,不少專門訂作服飾的店逐漸式微,並轉型成修改衣服,台中一位擁有裁縫經驗超過三十八年的玉珍,在歷經過裁縫業的興衰,感嘆地說,現在裁縫業真的不好生存,全國廣播系列專題今天將帶您聽聽玉珍的故事。(記者廖佳倩 台中採訪報導)

客人說:(t)「腰圍尺寸太小,想要把腰改小一點。」玉珍說:(t)「他會想說圍巾不要用了,就把它拿來當窗簾。」

這是位在台中市向上市場的一間家庭式修改衣服店,三坪大的空間只擺放兩台裁縫機、還有一個吊瓶式的蒸汽熨斗及大型燙衣版,四十四年次的玉珍正坐在堆滿十幾條五顏六色圍巾的裁縫機前,低頭忙著將一條條的圍巾局部縫合,讓窗簾桿子能穿過用來布置窗戶,玉珍說,現在的客人大部分以修改衣褲長短居多,不過也有少數有特殊需求的客人,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吹毛求疵的客人,或是耍小姐脾氣,等不及就走的,不過玉珍說,做裁縫就是要細心、有耐心,才能做得下去,除了要聽得懂客人的需求,還要盡量滿足客人的要求。

玉珍說:(t)「也會碰到一兩個龜毛的客人,一公分兩公分都會計較,你就要知道的他的個性,你可以應付的過去,就可以跟他變成好朋友。」

從事裁縫工作近四十年的玉珍,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實施前的末代考生,當時能考上國中繼續唸書的人,往往都是家中經濟條件好的,而玉珍為了幫家中貼補家用,就開始到工廠工作,直到二十幾歲,因緣際會下到孕婦成衣廠當學徒學裁縫,玉珍說,一般學徒要從縫布到學會做樣品,需要花三年半的時間,但她兩年多就學會了,接著在成衣廠持續做了四年的樣品,此時,不喜歡受到束縛的玉珍,突然念頭一轉就與會剪裁布料的姐姐一起開了一間家庭式訂作衣服店。

玉珍說,在成衣還沒有大量生產時,很多上班族喜歡追求獨特的或量身打造的衣服,就會來訂做套裝,包括外套、上衣、長褲或是兩片裙,一套定價大約兩三千元,生意好的時候,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訂單。但隨著成衣量產,衣服選擇的款式多元化,價格變便宜,到裁縫店訂做的客人就越來越少了。因此就被迫逐漸轉型成修改衣服。

玉珍:(t)「後來成衣的樣式比較花俏,線條比較不一樣,訂作的款式比較固定,且變化小,所以大家都比較喜歡買成衣,因為成衣經設計師設計後,線條感覺不一樣。」

玉珍說:(t)「一件七十多塊,與修改長短就差不多價錢了,這樣要怎麼比,不過還是要跟他們說還是要改,不然便宜還是穿不了。」

玉珍感概的說,雖然現在修改衣服的利潤不比早期訂做套裝,但透過熟客彼此互相介紹生意,收入還足以維持生計,未來只能更盡心力的服務,才能留住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