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便利還是殘忍?德國嬰兒箱爭議大
嬰兒箱在歐洲行之有年,但德國國內反對聲浪大,打算廢掉嬰兒箱。圖為捷克共和國的嬰兒箱。
德國《鏡報》報導,國內有 80 至 90 座嬰兒箱,在這裏,寶寶的父母可以默默地將嬰兒放置在這些嬰兒箱,由專人接收,等待他人來認領。
這些嬰兒箱,大多安置在德國 Hesse 邦 Erbach im Odenwald 城幾個停車場的隱密處,今年 3 月中開始運作。一旦有嬰兒父母認為自己無能力照顧小孩,決定交由他人收養,就可以來這裏開啓嬰兒箱艙門,寶寶就會滑入軌道,而這時,就沒有反悔的機會,因為外部艙門的特殊設計讓寶寶只能進不能出,只有在嬰兒箱另一頭房子內,社工或醫護人員才可以開啓艙門將被遺棄的寶寶帶離嬰兒箱接受更好的照護。
這些嬰兒箱外部還會有類似門鈴的設計,父母在將嬰兒置入嬰兒箱後,可以按鈴提醒人員前來接應寶寶。
不過近幾個月,德國國內針對嬰兒箱的討論與批評愈來愈多,認為這樣的設計游走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緣。這項設計出發點在於讓將被遺棄的寶寶能有安全的暫時棲身之所,降低嬰兒雙親在外地隨意遺棄而令寶寶陷入生命危險的機率,不過,許多人認為,嬰兒更有權知道他/她原生家庭的樣貌,而這樣的設備剝奪寶寶知的權利。
德國內另一派團體指出,嬰兒箱不會提高被遺棄嬰兒的存活率。根據犯罪學家的研究,原本就不想要嬰兒的母親,多數不會大老遠跑出門把嬰兒放到嬰兒箱,而且這群人擁有的資訊普遍貧乏,也不會清楚這樣的設備在哪裏可以利用。而有些女性,更是到臨盆那一刻才驚覺到自已懷孕產子,更甭提能即刻反應將嬰兒帶往適當地方安置。
這項爭議重擔落到德國家庭部長 Kristina Schröder 的肩上,她表示已著手研擬嬰兒箱設置的相關法規。但有內部文件指出,內閣衛生專家其實相當反對嬰兒箱,也不同意家庭部門再新設嬰兒箱。親商的德國自由民主黨反對這項提案,其它國內政黨也多表不認同。
德家庭部長 Schröder 今秋可能提案,讓懷孕卻不想要小孩的女性在醫院生產,她可以選擇匿名或化名來生產,維護隱私,然後在嬰兒出生後,把嬰兒交給醫院供他人認養,同時提供基本聯絡資料,並放入信封袋密封,由專責機構保管,待小孩長大至 16 歲後,就能取得其生母的資訊。
然而,即使嬰兒箱備受爭議,短期內還不會從德國消失,也得等到幾年後新的秘密生產法生效後,才會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