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細菌!餵流浪貓抓傷 愛貓人胳肢窩冒「雞蛋」大腫塊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接觸貓貓狗狗之後,一定要洗手!一名有愛心的年輕人,日前餵食流浪貓,手指不慎被抓傷,當下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幾天,胳肢窩竟長出一顆「雞蛋」般大小腫塊,走路手臂都合不攏,又腫又痛,就醫一檢查是細菌性感染的「貓抓病」,醫師提醒,接觸動物後一定要洗手,臨床常見不少粗心主人貓抓病、犬蛔蟲上身。
短時間之內,腋下淋巴腫脹,還摸得到「雞蛋」般大小的腫塊,劇痛不已,年輕人一開始誤以為是腫瘤,嚇的半死,趕緊就醫才發現是餵食流浪貓、餵到細菌入侵,接受7天抗生素治療才復元。
台大醫院感控中心副主任王振泰表示,不管是逗弄寵物、還是餵養流浪貓狗,門診當中,最常見的就是貓抓病,因為被貓爪弄傷,或被貓舔、咬傷,感染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發病,出現包括倦怠、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
每人抵抗力強弱不同,感染之後,有人不治療也能自然痊癒;但抵抗力弱的民眾可就慘了,往往淋巴嚴重腫大、不舒服,伴隨劇烈疼痛,這種機率100人中約有1至2人。
不只貓狗,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說,兔子、烏龜、天竺鼠、蜥蝪等,現代人養寵物稀奇古怪,感染病症也千奇百怪,有人皮膚上長了一層厚厚黴菌,而小烏龜更是沙門氏菌的帶菌原,以美國為例,就禁止販售小朋友,每年至少減少10萬人感染。
H7N9疫情蔓延之際,洗手格外重要!台大醫院今(3)天舉辦「2013世界手部衛生日」記者會,宣導民眾與禽鳥接觸後一定要勤洗手,台大醫院副院長張上淳強調,流感病毒、新冠狀病毒都是透過飛沬或接觸傳播,唯要勤洗手,才能保護自身健康。
台大醫院呼籲民眾謹記「內外夾弓大立腕」搓揉口訣,在吃東西、抱小孩之前,看病及使用公共物品、擤鼻涕、上洗手間之後,一定要正確洗手,雖然不能100%杜絕,但可以有效減少大部分經手上身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