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後失活力 憂鬱嬤被當失智

彰醫精神科主任梁孫源指出,老人憂鬱症只要積極治療,還是能回復生活常軌。(記者吳東興攝)
彰醫精神科主任梁孫源指出,老人憂鬱症只要積極治療,還是能回復生活常軌。(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75歲阿嬤半年前喪夫後變得鬱鬱寡歡,注意力和記憶力衰退,大不同於原本的樂觀快樂,兒女們懷疑是失智症,帶她求診精神科後確定為老人憂鬱症。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指出,老人憂鬱症常被家人視為失智症或老化的正常現象,其實,只要積極治療,還是能回復生活常軌。

梁孫源表示,阿嬤原本都樂於參加社區或宮廟活動,半年前丈夫因病猝逝後,不再外出社交,朋友前去探望,她也都顯得意興闌珊,常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兒女們發現母親的悲傷情緒長達半年了,不只走不出來,又發現其注意力及記憶力衰退,忘東忘西,請她燒開水燒乾了,也會忘了去安親班接孫子等各種失智的症狀。

梁孫源說,經過多項檢測,確認阿嬤是老人憂鬱症,最主要的症狀是每天都心情憂鬱,每天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這兩項是最重要的核心症狀,其他還包括吃得少、睡不好、精神體力變差、記憶力變差等,開抗憂鬱症藥物,並請其家人多陪伴,多參與原本喜歡的活動,正在逐步恢復中。

梁孫源表示,任何年齡層的成人都可能罹患憂鬱症,老人的機率又高一點,主要是風險因子增多了,包括身體的機能退化、相近親友陸續去世、退休的失落感等,據臨床統計,約2/3的患者在重大事件的影響下患上憂鬱症,這位阿嬤即是在丈夫猝逝後引發;另1/3是因為家族遺傳或體質型的憂鬱症。

梁孫源指出,老人憂鬱症常被親友視為失智症,因此也被稱為「假性失智症」,但老人憂鬱症透過藥物等治療,是可以回復的,而失智症通常是不可逆的,透過治療僅能減緩退化的速度。

梁孫源強調,老人家通常不會將憂鬱說出口,要靠家人多觀察,尤其是女性老人的風險比男性高,在於女性比較會執著於某個念頭,不如男性多靠著向朋友抱怨或外出活動來釋放情緒。另一方面,老人憂鬱症常是突發的,失智症是漸進的,不管如何,只要有症狀還是就醫為要,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