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獎金怎發 財長嗆經長

中國時報【沈婉玉、黃佩珊╱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施顏祥提出國營事業績效獎金將與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等三項指標連動後,昨天引起朝野立委批評莫名其妙、秀逗,連財政部長張盛和也反對。張盛和認為,薪酬制度與經濟成長率是不同制度,公司績效獎金就要看公司績效表現才對。 財政部官員說,財政部所屬台銀、土銀、輸銀、台灣菸酒公司與印刷廠等國營事業,也都有政策負擔,但仍年年賺錢。 張盛和指出,景氣好也有企業倒掉,景氣不好也有賺錢加薪的企業,「績效獎金就應該跟績效掛勾」,因負擔政策任務而虧損的國營事業應個別考量。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回應表示,國營事業的營運績效和政策因素有很大的關係,若沒有政策性因素,任何公司都回到市場經濟,就比較容易評斷績效表現。 既然強調市場經濟的重要,為何不回到市場經濟?施顏祥反覆苦笑地說了五次:「你做得到嗎?」至於到底有哪些阻礙?他不方便回答。 至於經濟部只檢討國營事業最高可領二.六個月績效獎金,沒有檢討最高可領二個月的考成獎金,外界批評為做半套。 施顏祥說,經濟部先針對績效獎金進行檢討;至於考成獎金部分,他相信行政院會做整體考慮。 中油與台電虧損卻領高額年終獎金(績效與考成獎金),引發各界批評。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昨赴立院財委會答詢時,多名立委痛批經濟部「秀逗」、莫名其妙轉移焦點來「呼攏」、以拖待變,不肯把問題攤在陽光下。 立委賴士葆指出,國營事業績效獎金應改革,但經濟部檢討方式是「張飛打岳飛」,莫名其妙。 立委盧秀燕反諷地說,若真要改革,應先讓總統、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的薪水獎金先與經濟成長率、失業率連動才對,因為經濟表現應由總統與各部會首長來負責,不是由國營事業基層員工負責。 施顏祥對此回應表示,若以經濟指標核定政務首長獎金,他個人非常支持。 梁國新說,檢討方向是先評估績效再考慮環境因素,不是要求國營事業對經濟表現負責。目前檢討方案還在討論中,預計三月前會將國營事業績效獎金制度檢討報告送交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