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黑洞 恐拖垮大陸財政

中國時報【藍孝威╱綜合報導】 大陸審計署發布,卅六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三.八五兆人民幣(下同),十六個地區包括九個省會城市的債務率超過一○○%,債務率最高達二一九%,違規為八一七億元債務提供擔保。最近國際輿論對大陸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再次出現,擔心中國即將摔下財政懸崖,經歷自己的次貸危機。 賣地收入下降 築路堆積債務 報告引入債務率、償債率和逾期債務率三項指標;其中,「地方政府綜合財力」成為考核債務率和償債率的重要概念。儘管審計署沒有解釋影響政府綜合財力的各種因素,但披露地方債面臨的三大壓力:賣地收入下降、高速公路債務規模膨脹、二級公路償債乏力。 報告中提到,一些省會城市本級債務風險突出,十四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已逾期一八一.七億元,使得潛在風險隨時可能爆發。據美國著名的三大信用評級公司之一穆迪計算,從一○年至一二年,中國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擔保債務可能已上升一三%,至一二.一兆。 借新債還舊債 已陷惡性循環 審計署報告還說,截至二○一○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一○.七兆,其中四三%的債務將在近兩三年內集中到期,金額達四.六兆。從地區看,有七十八個市級和九十九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高於一○○%,資不抵債。 報告稱,由於償債能力不足,一些省會城市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一名國有銀行內部人士形容,「巨額的債務循環,成為牢牢吸住大量資金的黑洞。」但為什麼這些地方政府債多不愁? 分析人士稱,國有銀行為地方融資平台提供源源不竭的資金;其次,地方政府大肆舉債依托於土地財政支撐。許多官員先舉債營造個人政績以求升官,並且打著如意算盤,拿預期的賣地收入來還債,結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陷入惡性循環。 缺乏有效監督 大爛帳說不清 在大陸中央嚴厲打房政策下,土地市場遇冷成為必然結果。地方政府要償還債務,避免出現違約風險,應該確保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但是樓市顯然的泡沫危險,又不敢放鬆對房地產的調控。在這樣的囚徒困境中,地方債務已經通過土地財政綁架了地方政府。 分析人士比喻,○八年的國際金融風暴是美國銀行業把貸款借給無力還款的購房人,而中國地方債務危機是銀行把錢借給了根本無力還款的地方政府。「更糟的是,地方政府舉債缺乏有效監督,迄今為止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究竟多少誰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