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未追蹤B肝 長成6.8公分腫瘤
公教人員常被視為對健康比較注重的一群,然而在基隆執教的楊校長,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者,除了每年例行性的健檢,卻從未接受過B肝追蹤檢查,直到有次順道預約做了腹部超音波,才發現肝臟內竟有顆6.8公分的腫瘤,為了治療,只能無奈提前退休,接受手術切除後,再也不敢忽略B肝追蹤。
▲ 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者的楊校長,因為沒有定期接受B肝追蹤檢查,罹患肝癌而提早退休。(攝影/黃志文)
楊校長表示,他知道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一直以為只要每年例行性健康檢查的肝指數正常,就表示肝臟沒有問題,卻不曉得B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肝癌、肝硬化等肝臟病變;也不知道除了肝功能檢查外,帶原者還需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血清胎兒球蛋白(AFP)及B肝病毒量檢測。
在發現罹患肝癌前,楊校長一向身體硬朗,且沒有出現任何不舒服症狀,他直說自己算相當幸運,陪太太身體檢查時,順道預約做第一次標準B肝追蹤檢查而得以及早發現病灶,但是,醫師告訴他B肝病毒並不會隨著腫瘤切除而消失,必須定期追蹤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病毒量增加時,即時投以藥物治療,抑制病毒複製,才能進一步防止肝癌再度發生,目前已經成功抗癌8年。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委員、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簡榮南指出,每年肝癌發生人數約為1萬人,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是非帶原者的30至98倍以上,且肝臟不具有痛覺神經,一旦出現症狀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對患者和家庭而言,無疑是個巨大打擊和傷害。
因此,簡榮南醫師呼籲,B型肝炎帶原者必須得更加積極與努力地進行肝炎追蹤及肝癌篩檢。目前國內對B型肝炎之肝癌防治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對新生兒或未感染B肝病毒成人注射疫苗,防止B型肝炎病毒感染。
第二階段:B肝帶原者透過定期追蹤檢查,及早發現肝臟異常,及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B型肝炎,降低病毒量,減少肝細胞發炎,以預防肝病演變為肝癌。
第三階段:肝癌經手術或局部燒灼治療後,持續追蹤並以抗病毒藥物治療,來減少肝癌患者術後晚期復發的機會。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