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廈門帶頭

中國時報【林克倫╱綜合報導】 廈門經濟特區設立至今已進入「三十而立」之年,大陸國務院日前批准「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希望透過與台灣建立全面交流工作,為廈門打造長遠發展藍圖。 這份廈門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所涉領域最廣、政策措施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個「綜改方案」,單是改革措施就高達八十項,十多個支撐長遠發展的建設平台,其中有關廈門的新定位是最重要之處。 「綜改方案」首次明確定義廈門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和兩岸交流合作的「視窗」、「試驗田」和「排頭兵」地位,並賦予廈門先行先試政策,確立廈門推動科學發展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的目標和任務。 如何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綜改方案」提出:構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台、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等「四個最」;並第一次將廈門的島內外一體化、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兩岸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等提升為大陸國家戰略。 以「綜改方案」的兩岸交流合作政策為例,廈門將在兩岸學歷和執業資格相互承認、台灣醫師執業、推動兩岸中藥材質檢和認證、建立兩岸醫患制度化轉院程序與對接機制、設立兩岸合資合作醫院、兩岸旅遊合作、打造兩岸郵件往來的主要中轉地和集散地等,都賦予多個先行先試政策。 在台商關注的准入政策上,〈綜改方案〉提出優先對台放寬現代服務業市場准入,允許台商在廈門以獨資或控股方式,投資環境服務、健康相關以及工業設計等服務業領域,且在金融和新興產業方面也賦予諸多的先行先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