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千隻大杓鷸感動 決心守護彰化海岸

中國時報【執筆:楊舒媚】 「國光石化暫緩,等於是台灣大型石化產業到六輕為止,讓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新的選項,這是非常重要的。」 蔡嘉陽為反國光石化運動做出評價,小野也講出對蔡嘉陽的評語,「我發現你的肩膀非常厚,好像推不倒的石頭,跟我們這種在台北長大的軟腳蝦比起來,你們這種在地的,為了要維護生態而與大環境奮鬥的人,都有某種特質。」蔡嘉陽聽了,笑一笑,「我是巨蟹座的,喜歡住在潮間帶,保護自己的同類。」 蔡嘉陽名片背後印有「彰化海岸潮汐表」(見圖,蔡嘉陽提供),因為在溼地上過日子,不論是搭海牛車、賞水鳥,都得配合漲退潮,「我是用農曆,看月亮過日子。」 在彰化溼地上推動「番仔挖坐海牛蚵車趴趴走」之前,蔡嘉陽曾經想出以全民認股「溼地信託」方式保護白海豚;更早以前,他是台灣珍貴水鳥大杓鷸的守護者。 從保護海鳥到海豚、海牛(出海載蚵的黃牛),蔡嘉陽因而被稱為「彰化海岸守護神」。他住在鹿港,常帶著兒子在彰化溼地上趴趴走,「還好我有很好的老婆,因為有時候得靠她養。」 長期靠著稿費或演講等不穩定的收入過日子,其實是蔡嘉陽自己放棄了聲望高、收入穩定的大學教書工作。蔡嘉陽畢業於東海環境工程系,小野說,「當年東海環工的分數是可以上醫科的。」但拿到英國博士學位的蔡嘉陽,卻甘願全職投入環境運動,蔡嘉陽說,「大杓鷸對我影響重大。」 一九九五年,蔡嘉陽於彰化海邊看到三千隻大杓鷸,「它們肚子是白色的,一大片降落時,像雪花那樣落下,我第一次被水鳥感動到掉眼淚」。但大杓鷸現在只剩六百多隻,足見海岸變遷對生態影響多大,而他認為,「今天的鳥類處境就是明日的人類。」 大杓鷸出走讓蔡嘉陽驚覺土地出了問題,加上啟蒙老師台灣重要生態保育專家陳玉峰鼓勵他,「研究生態的人,不應該只在實驗室,要和土地站在一起」,所以他打定主意,要去保護大杓鷸,甚至連兒子都取名為「韶育」(與杓鷸同音),他說,「我要讓曾經感動自己的生態能夠世代生存」。 被大杓鷸引進門,蔡嘉陽接續投入反彰濱發電廠、反西濱工業區等運動,因阻礙部分人利益,曾被罵成是「彰化的敗類」,他不曾後悔,「榮辱由人評斷,只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讓更多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