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2教授摘冠

旺報【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2011年諾貝爾獎最後壓軸──經濟學獎得主昨晚7時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由紐約大學的湯瑪斯.薩金特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多夫.西姆斯等兩位經濟學者共同贏得這項桂冠,表彰「他們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天公布今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雖然事前陸續有熱門人選,卻都沒能如願獲得這項殊榮。最終大贏家仍是美國,這也是從2006年以來,始終由美國經濟學者榮獲得這項桂冠。 事實上,自1969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共頒出42次,有67人獲獎。其中,獲此殊榮的美國學者超過40名。 根據網易財經網公布最新消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是紐約大學的湯瑪斯薩金特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多夫西姆斯等兩位優秀學者 。 這兩位經濟學大師獲獎的理由是,對宏觀經濟學的貢獻,主要任務就是從定量的方式剖析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而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很難回答的。回願歷史資料,可以發現過去很難將歷史和資料做區分。人們來解釋微觀經濟學當中發生的問題以及他們對於其他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或說對於以後的經濟發展又能帶來什麼樣的預期。 報導指出,經濟資料的起因和結果很難做出預測,比如說中央銀行決定匯率高低,很自然地,大眾對它的一種解釋就是價格的變化是由匯率的變化影響而來的,而大眾就會預期央行也會帶來其他經濟因素變數的變化。這些都表明為了將經濟發展中的資料解釋出來,然後就必須去從經濟發展的事實當中尋求解釋。 這兩位經濟大師的貢獻,就是為大家提供經濟發展的工具,叫做目前以及不能預期的變化,其中薩迦特主要研究的是結構性變化。他們倆人一個偏重研究目前短期的改變,一個以研究長期的改變為主。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這些方法都對大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現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