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重綠色生態 賞鳥商機崛起

旺報【記者王曉鈴╱專題報導】 大陸近年重視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各地大舉建設賞鳥(陸稱觀鳥)設施,並舉辦國際大型賞鳥活動,帶動大陸對生態遊的熱度,也有不少窮鄉藉由這一股賞鳥潮,趁機轉型發展生態觀光「翻身」。 大陸《中國生態旅遊發展報告》指出,全球生態旅遊收入以每年10%至12%的速度增長,大陸生態旅遊也成為旅遊市場中成長最快的部分。以今年十一黃金周來說,大陸許多旅行社加開生態遊的團次,以滿足大幅增多的遊客,這其中包括了賞鳥體驗遊。 雲南新疆四川遊正熱 每逢假期,大陸熱門景點人塞爆,另有遊客獨闢蹊徑。一名浙江鳥友表示,今年十一去上海南匯拍鳥,走杭浦高速,路上一點也不堵。這樣的賞鳥發燒友在大陸不算少數。 前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石瑞德觀察到,大陸近年重視自然教育,生態環境改善,其中以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做得最好,對賞鳥體驗也最感興趣,他接觸到來台的大陸鳥友,最多來自北京、深圳這兩座城市。 雖然兩岸關係冷,不過民間賞鳥交流熱情不減。石瑞德表示,台灣鳥友愛去大陸邊疆地區賞鳥,像是雲南、新疆及四川甘孜與阿壩州,特有鳥類非常吸引人。 台灣操作邊疆旅遊的王姓業者指出,即使沒刻意安排賞鳥點,到北疆禾木、四川若爾蓋欣賞大自然,不時就能看到鳥兒蹤影。以若爾蓋被譽為「中國最美溼地」的花湖來說,有黑頸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近年剛整修完畢,有木棧道方便遊客親近湖畔欣賞野鳥。 俗話說,有人潮就有錢潮。大陸許多被視為窮鄉僻壤的偏遠鄉村,嗅到了「賞鳥是門好生意」的商機,走出自己的環保致富路。像是雲南省保山市百花嶺村,藉著年度舉辦的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迎來北上廣等諸多大城市遊客,民宿、餐廳,成了村子家家都經營的生意。 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 據統計,百花嶺度假區2015年接待遊客38萬人次,到2017年已增長至80萬人次。如今已有鳥塘(拍鳥點)30多處,鳥導80多人,每年實現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人民幣。 當地村民看到生態帶來的好處,更加主動保護環境,形成一條良性循環產業鏈。百花嶺村只是其中一例,還有更多處的大陸鄉村也正興起賞鳥產業,不管是從生態環保或是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人人都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