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探究國際油價重回50美元的關鍵因素

工商時報【主筆室】 中油與台塑在這個星期依據7D3B(70%杜拜、30%布蘭特)的指標價格公式計算,調高汽柴油的零售價格,其中發油量最大的95無鉛汽油每公升調漲1.1元,調升後為每公升25.3元,是今年6月13日以來最高的價位,如果調整的趨勢繼續,也將再創今年的新高。油價的調升,是2016年全球經濟意外的發展,未來漲升是否持續,不只影響到每個消費者的荷包,更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指標。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9月28日在阿爾及利亞的會議,出乎意料之外地達成減產協議,將日產量目標降至3,250萬桶到3,300萬桶的區間,雖然估計總產量只減少每日70萬桶的供應,但是減產協議來得突然,再度鼓舞國際油價上漲,並且一度突破每桶50美元的重要關卡。2016年北海布蘭特原油從年初的低價每桶28美元回升,在委內瑞拉、俄羅斯等產油大國經濟面臨崩潰壓力的惡劣情勢下,6月初一度突破每桶50美元,下半年仍能穩守每桶40美元之上,並且在年底再度向上挑戰50美元,顯示一股由沙烏地阿拉伯領軍,穩守石油價格的強烈決心。 在OPEC達成減產協議之後,包括委內瑞拉、沙烏地等國的石油部長,將會在10月份前往土耳其大城伊斯坦堡,商討具體達成減產的分配額度,並且在11月底在維也納舉行的OPEC正式會議中作成減產決議。11月底的會議結果,將是OPEC能否恢復國際油價控制能力、以及50美元的油價水準是否能夠持續的關鍵。 一連串出乎外界意料之外的合作協議,顯示從沙烏地阿拉伯到委內瑞拉,石油生產國已經無法承受30美元以下的低油價,加上各國內部都面臨到強大的內部政治壓力,減產成為產油國唯一的選項。當然,快速拉抬油價並不是容易的工作,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從2014年至今年年初,拚命增產搶奪現金,造成油價大跌的集體毀滅行為已經告一段落,OPEC國家已經重回談判桌,並且試圖重建這個超級卡特爾的影響力。 國際油價過去兩年從每桶100美元向下崩跌,最重要的賣壓是來自原油生產者,委內瑞拉、俄羅斯、以及非洲的產油國因為國家財政的崩潰,競相增產以滿足最基本的現金需求;美國頁岩油廠商則在「美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的大旗下,大幅舉債以搶奪市場佔有率,生產者自行踩踏造成油價的崩跌,在今年元月20日創下每桶30美元以下的新低價。 鮮少有人注意到、卻具有高度歷史意義的是,國際油價(北海布蘭特)在元月20日創下每桶27.88美元的新低,三天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布杜拉國王以高齡91歲逝世,接任的沙爾曼(King Salman)國王開始了「重回50美元」的復興之路,他任命剛滿三十歲的兒子穆罕默德.本.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為副王儲,還將政府最重要的職位,包括第二副總理、國防部長、國家經濟和發展委員會主席全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王子不僅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國防部長,更手握全球第一大產油國國家石油公司、主導國家主權基金、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的實權,隨後,主導沙烏地石油經濟長達30年、被暱稱為石油沙皇的納米部長辭任,沙烏地阿拉伯沙爾曼國王與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王子完全掌權,以驚人的意志力重建OPEC的影響力。 沙爾曼國王父子迫切維繫國際油價,真正的目的是沙烏地國營石油公司(ARAMCO)的上市,這是沙烏地「國家轉型計畫」(The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Program)的核心,目標是公司作價約2兆美元,同時在沙烏地、紐約、倫敦與香港增發5%的新股上市,募集1,000億美元的資金來成立國家主權基金,轉投資新興產業,徹底改變沙烏地依賴石油收入的單一經濟結構。 ARAMCO上市要取得好價格,必須維持國際油價於一定的水準之上(目前看來是40至60美元之間)。這是沙爾曼國王父子如此努力促成OPEC減產協議的核心因素。這個將是金融產業有史以來最巨大的上市案,吸引了全球所有的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參加競標,目前還在甄選上市財務顧問的階段,眾志成城之下,國際油價自然欲小不易。 從2014年至今,傳統的供需、庫存變動、或是經濟景氣的榮枯無法解釋油價的漲跌,真正的答案,就在產油國這些「莊家」的身上。前兩年美國頁岩油的崛起以及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財政危機,觸發了國際油價的崩跌,但是在沙烏地新國王上任之後,為了追求ARAMCO上市的龐大金融利益,原本互相踩踏的OPEC產油國竟然也能簽訂減產協定。 2016年石油價格的回升,正是國際金融、政治舞台錯綜複雜、時刻變化的代表作,台灣無法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我們的經濟與企業獲利卻被國際油價波動左右,政府與民間部門必須以高度的靈活度,掌握不斷變化的因素,才能趨吉避凶,進而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