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建甫】同樣面臨「三農問題」 台日中如何解決?

圖片來源:imageDJ
圖片來源:imageDJ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24率團出訪馬國,與馬來西亞糧食進出口總商會簽下1億元訂單,在網路上就出現「這次賣出1億,高雄就發大財」、「MOU並不是真正的訂單」等酸民留言,其實,蔡英文總統上週記者會也公布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破54億,創20年新高,但是農委會卻沒有跟蔡總討報告,同時期台灣進口農糧食品也是創歷年新高,進口金額高達158億美元,幾乎是出口金額的3倍。

在台灣,農業產銷、農村發展與農民生計並不是中央層級主要關切的議題,只要看農委會在行政院部會的層階就可知道端倪。農委會平時計劃產銷、偶而平抑物價,或救災補助等工作,殊不知在平抑產銷失調或維護市場價格時,往往適得起反,導致農民心中的不滿。選舉時,在地方派系的推波助瀾下,引爆農村基層不滿意中央施政,在去年九合一大選時,中部與南部農業地區選情一消一長下,引爆執政黨在地方執政選舉的大崩盤。

在日本,為了因應全球化與區域經濟市場的競爭,安倍政府對內將農業部門視為是「第六產業」,鼓勵農戶搞多種經營,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的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第三產業),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以便有能力去對抗外國農產品的入侵。對外則採取「攻擊型農業」,關注鄰近消費能力逐漸提高的亞洲地區國家,並以這些新興市場的富裕層與中間層為主要目標,希望能將日本商品快速便利地送往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客戶手上,開拓外銷商機。

中國也同樣面臨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從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以三農問題為主軸,發布中央一號文件。2014年與2019年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裡重申了「三農」問題(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重要性。這兩次一號文件,中共中央與中國國務院具名,提出更有具體相關政策。

2019219日中央一號文件針對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為題,依據去年1228日和29日的中國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該會議特彆強調要抓好糧食生產,確保中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這是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後,2019中央一號文件又重申三農問題,足以顯示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目前提確發生問題,足以影響中國經濟全局。

2018年美中貿易大戰,川普總統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產品課加徵25%關稅,中國則要求農糧食品進口商給改從加拿大或南美國家購買「黃小玉」黃豆、小米、玉米,作為對美國貿易關稅制裁的反制措施。美中貿易大戰造成2018年中國糧食供需形勢發生明顯變化,中國農糧食品原物料高度依賴進口,北京在中美貿易戰期間一度停止進口美國大豆,但這一做法也助長中國國內市場的物價。

許多經貿專家在解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時,大多針對該文件所提出的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管道為焦點。其中擴大農產品進口、以開放推動改革,一直是中國農業領域一以貫之的政策導向,不過拓展多元進口管道,被視為三月美中貿易談判是否能順利成功預先留下伏筆。

但是中央一號文件再提出三農問題其內部的意涵,是要達成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也就是要為了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這是十九大,習近平所提出的目標,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但是其關鍵是否能解決農業問題、農村扶貧計畫是否成功,已成蔚國務院整個行政體系必須面對的挑戰與要達成的任務。

中國要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性不亞於台灣與日本,只是關注焦點與力度有所不同。對台灣而言,農業或只是某項需要補貼的產業,農民與農村或許是選舉期間才動員的工具。對日本安倍政府而言,除了選區利益與選舉考量外,日本農業已經轉型足以攻擊到國外市場、具有競爭力且有利基的產業。對於中國,在持續開放外國農糧食品進口之際,近日卻傳出已將陳勝、吳廣等農民起義的歷史,從新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給刪除,或許中國內部所面臨的維穩壓力是外界難以想像。

更多論壇文章
韓國瑜氣勢如虹 卻危訊頻頻
熱臉貼習包子的國民黨和平協議
王隆昌教授的司法悲鳴
《還願》遊戲風波 赤燭難道沒有錯?
我太小看了這些高中孩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