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地環系追蹤斷層地震 評估發生特性

雲嘉南地區一直是地震好發區域,由於梅山斷層距離前次大地震已累積逾百年的能量,擔憂地震發生機率越來越高,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動員全系師生,沿古坑、梅山一帶,密集擺設百顆地震感測器,每日不間斷監測關鍵地區的微小地震訊號長達三個月,藉此分析台灣西部麓山帶複雜的地殼活動及地層構造,評估孕育大地震發生的特性。

為了精準追蹤微小的地震訊號,團隊著手進行「增加地震觀測網密度」的研究,自行採購六十四顆新型便攜式地震感測儀,也向台灣地震科學研究中心申請借用一百顆同類型地震儀。除了做為充電替換使用,百顆地震儀先佈設在中正大學鄰近的古坑、梅山一帶,每隔一公里就在地底埋入一顆地震儀,整齊排列成一個矩形區域。

在野外佈站時,老師帶著學生分頭進行,拜訪與徵求六十多位地主的同意。由於這些地震儀需要兩、三個星期回收充電,加上古坑、梅山一帶地形多變,有平原,也有山坡,師生時常開車進入深山產業道路,拿起鋤頭、圓鍬小心翼翼剷開泥土逐一埋設與更換地震儀。

溫士忠副教授表示,因地震儀隨時隨地都在接收數據資料,所收集的資料更是以往研究數據的指數成長,後續將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進一步分析與判讀,未來也將不斷投入研究經費購置更多新式儀器進行密集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