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書法作者:君藝豪,號老君,北京人,雕塑世家,文化雜家,藝術玩家,教育學家。現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君藝豪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美德美育的推廣和普及,代表著作《國學教育輯要》《佛寶禪心》《護生寶典》《天機》《大匠之道》《多維自然主義雕塑理論》。
書法作者:君藝豪,號老君,北京人,雕塑世家,文化雜家,藝術玩家,教育學家。現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君藝豪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美德美育的推廣和普及,代表著作《國學教育輯要》《佛寶禪心》《護生寶典》《天機》《大匠之道》《多維自然主義雕塑理論》。

▲書法作者:君藝豪,號老君,北京人,雕塑世家,文化雜家,藝術玩家,教育學家。現為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君藝豪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美德美育的推廣和普及,代表著作《國學教育輯要》《佛寶禪心》《護生寶典》《天機》《大匠之道》《多維自然主義雕塑理論》。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七言律詩《無題》。原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後用來讚美對某種事業或信仰的執著追求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

詩作背景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有分析認為,這首《無題》詩寫於唐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年)。李商隱原在徐州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止幕府任判官。大中五年春,盧弘止病死,李商隱便從徐州回長安。這時,牛僧孺一派當權,令狐楚之子令狐綯任宰相兼禮部尚書。李商隱年輕時曾和令狐綯一起向他父親學習講究對偶鋪陳詞藻的駢文,開成二年(八三七年)上京應考承令狐綯力薦而中進士第,李商隱和令狐綯之間的感情是很深的,後來因為李商隱到了王茂元幕府並成了他的女婿,被認為是李德裕黨人而致硫遠,仕途坎坷,特別是到了晚期,更是過著遊幕生活。在盧弘止幕府從事不久,盧便死去,李商隱又失去倚附,所以回京後便向令狐綯請求推薦,寫了幾首《無題》詩陳情。此詩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是寫失戀後的綿綿情思的詩。這一說法也有道理,因為統篇是從一方思念另一方的愛情著眼。但從全詩看,是女方對男方的思念,因此這不是寫詩人自己過去的失戀之事。再從當時的心境看,他剛剛失去工作,急需謀求一個新的職務,所以也少有寫人家失戀的興致。因此,有人不同意「失戀」說,而認為是向令狐綯陳情。

這首詩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有戀愛本事以為依託。雖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考索,但是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以證明確有寄託或確依何事之前,主要應該以詩歌形象所構成的意境為依據,把它作為一般愛情詩對待。

詩詞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慇懃為探看。

逐句釋義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是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更加使人傷感)。春蠶到死纔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纔停止流淚。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變白),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寒氣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慇懃地為我去探看(來往傳遞消息)。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離別為題材的愛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描寫了一對情人離別的痛苦和別後的思念,抒發了無比真摯的相思離別之情。

首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是說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是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更加使人傷感。人各東西,不易相見,就說「相見時難」;由於愛之深,情之甚,不忍離別,因此說「別也難」。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首句字字寫「我」對對方的鐘情。次句,既是寫離別的季節,也是以當時景物表現「我」對離別的傷感,連東風(春風)也顯得無力,五彩繽紛的鮮花都為之凋謝,可見「我」的傷心的程度。特定的暮春環境,渲染了情別的頹喪情緒,是對「別亦難」進一步作心理描寫。次句與首句銜接自然,看似信手拈來而有匠心獨具。

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寫離別後對對方的深情懷念。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燭全部燒完了才沒有流淌的燭淚。前句寫「我」的情絲綿綿不斷,到死才竭,「絲」與「思」諧音,重在說明「思」之深,後句寫「我」一直流著悲傷的眼淚,只要活著總是淌個不絕,主要表現「悲」之甚。這兩句相輔相成,都是寫「我」在離別後的一片深情,是首聯的深化。這一聯,後人常用來讚美對某種事業或信仰的執著追求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圍繞一片深情繼續運筆。前句說早晨對鏡梳妝只是為鬢髮由黑變白而擔心,這是說「我」,「女為悅己者容」也為悅己者愁,害怕自己衰老,失去對方的寵愛,既反映了古代婦女所處的依附地位,更表現了「我」對對方的愛。後句是「我」對「他」的關心與囑咐,夜裡寒冷,吟詩不要太久,還是早點歌息吧,故言「應覺」,體貼關懷之情溢於字裡行間,語婉而心長。兩句都是寫愛之深,情之切,從說自己想對方著墨更顯得親切感人。比之上聯,所用的手法和所取的角度不同,都是寫別後相思卻又富有變化。

尾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慇懃為探看」,不知「他」究意怎樣,實在不能放心。「蓬山」,即蓬萊山。這裡是指「他」的住處,雖然不遠,但是不能相會,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意,暗示被冷待,然而「我」卻一往情深,如果真有「青鳥」那樣的慇懃、忠實使者的話,那末一定會經常派去代為探望,傳遞「我」的情思。「青鳥」,《山海經·大荒西經》:「沃之野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鳥。」「皆西王母所使也。」「我」以西王母自比,與女方身份十分貼切。朱東潤《作品選》「題解」說是「失戀」。正因為這樣,頷聯才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之語,前後呼應,渾然一體。統觀全篇,情真意切,確實是一首描寫「失戀悲哀的詩」。但是,如前所述,聯繫李商隱跟令狐楚父子的關係,後來的被猜疑冷待和大中五年春詩人又去京請求推薦,而那時的令弧位高名重,深居朝廷,儘管都在京城,相去「無多路」,哪能輕易相見?再細細品味該詩,這些內容似乎都隱約于詩中,而又何其相似乃爾!因此,它又是一首以失戀的愛情詩為軀殼的陳情詩,是為詩人向令狐編傳遞情懷和資訊的一隻「青鳥」。不論從整體或局部看,都體現了「魏晉以降多工賦體,義山猶存比興」(吳喬《圍爐詩話》)的特點。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牠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久遠)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