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外海的離岸風電大廠,以前竟然是挖石油的?四大歐洲綠能巨頭轉型之路

前言: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之重視,促使化石燃料及相關產業的撤資運動在全球遍地開花,全球石油業巨擘均必須繃緊神經,因應氣候變遷之市場轉型,為企業永續發展擘劃嶄新的藍圖。

當全球企業暢談節能減碳與能源轉型之時,傳統化石燃料能源業必然受到衝擊。依據英國石油公司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BP Energy Outlook),估計至2040年燃油的使用總量僅較今日略為上升,但燃油占初級能源使用的比例卻明顯衰退,將從三分之一下降至四分之一。另一方面,隨各國陸續推出禁用燃油車時間表,預期全球汽油使用在2030年後會逐步下降。種種相關趨勢皆提醒當前全球石油業巨擘均必須繃緊神經,因應氣候變遷之市場轉型,為企業永續發展擘劃嶄新的藍圖。

能源轉型與產業污名-石油業不可不轉變

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之重視,更促使化石燃料產業受到大眾關注,希冀督促企業限制高碳排放以及石化相關產業發展,以加速全球結構性的能源轉型。化石燃料及相關產業的撤資運動在全球遍地開花,根據全球化石燃料撤資倡議組織350.org在2018年底統計,全球已逾 1,000個投資機構、學校、政府部門公開承諾不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這些組織背後代表著8兆美元的資本。

另外,由雨林行動網路組織(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公布「造成氣候變遷的銀行業」(Banking on Climate Change)報告,每年統計並公開揭露各家金融機構對於化石燃料 業的融資現況,提出追蹤分析結果,在今(2019)年的報告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即被標註為最不鼓勵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金融機構,這項指控將預期會對JPMorgan造成投資決策的壓力,進而影響其未來對化石燃料業的投融資。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管理超過1兆美元資產,來自挪威的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GPFG)宣布將撤除對石油與天然氣開發的投資,但仍會保留英國石油(BP)以及殼牌公司(Shell)等積極投入再生能源領域的石油公司。面對新能源世代,石油業更應從過去線性經濟資源開發的上游角色中轉型,建立循環經濟模式,驅動循環商業的 樞紐,成為「乾淨循環的動力」。

管理超過1兆美元資產,來自挪威的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GPFG)宣布將撤除對石油與天然氣開發的投資,但仍會保留英國石油(BP)以及殼牌公司(Shell)等積極投入再生能源領域的石油公司。

減碳與循環-四大國際石油品牌的雙重轉型

要打破在線性經濟中的骯髒能源與原料開發者的定位,石油業必須鎖定「減碳」及「循環」兩大核心目標,並規劃永續的雙重轉型(Dual Transformation)。石油品牌有著過去累積的雄厚財務與非財務資本,有別於直接「砍掉重練」,雙重轉型的概念即是同步推動既有核心事業與新事業轉型,透過精進既有事業、發展新事業,並以既有專業人才、核心技術促進新舊事業並進。以石油業而言,即是在燃料能源供應(既有事業)上轉型,加上投資新事業(例如再生能源),並以專業的工程能力、地球科學家、環境資料庫等資源雙頭發展,創造新利基。

究竟石油巨擘如何在過去的核心本業外,導入循環商業模式,採取雙重轉型?循環經濟「78533」的概念中提及三大破壞性科技:數位化科技、物理性科技、生物性科技,石油產業透過此三大類破壞性科技,正積極顛覆傳統石油產業的商業領域,擺脫產業限制

國際石油品牌公司皆紛紛以生物性破壞科技出發,積極發展生質燃料取代過去的化石燃料,嘗試開發各種可作為生質燃料的來源,並精進生質燃料的精煉技術;同時結合物理性的破壞性科技,突破過去物理性技術限制,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最後輔以各類數位化科技,強化系統性模擬、分析能力,大幅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

本文透過芬蘭國營石油公司(Neste Oil)、英國石油公司(BP)、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原名Statoil 現改名為equino)、丹麥沃旭能源(原名Dong Energy現改為 Ørsted)等四家來自歐洲的北海油田夥伴,說明他們在面對北海油田減產、歐洲環保法規趨嚴、環保意識提升下,如何進行循環轉型。

  • 芬蘭Neste掌握航空業生質燃料利基市場

芬蘭國營石油公司原名Neste Oil,以傳統化石燃料開採及煉油為營收主力,在低碳趨勢下積極 轉型,將名稱中的石油(Oil)捨棄,改名為Neste,並以「精煉生質,精進未來(Refining the future)」 為企業使命,成功轉型發展生質燃料,並在碳揭露評等(CDP)獲得A級。目前Neste已有 25% 營收來自於生質燃料精煉,而其獲利中更有高達一半是來自於生質燃料事業;過去五年股價不但攀升幅度達 300%,更在今年被評選為全球百大永續企業中的第三名。

目前Neste獲利高達一半來自於生質燃料事業,過去五年股價攀升幅度更達300%!

Neste掌握自身在市場上作為燃料供應商的地位,並善用化工研發能力,積極推動再生燃油計 畫(Neste MY Renewable Diesel),生產由廢棄脂肪、殘渣和植物油製成 100%再生高效能的生質燃料。與傳統化石柴油相比,溫室氣體排放量可大幅降低50∼90%,也能減少空污排放,改善當地空氣品質。而 Neste每年可供應270萬噸生質燃油,躍身為全球最大的生質燃油供應商,開創比過去傳統柴油供應更輝煌的市場地位,更在航空業中建立起獨特的商業地位,以具競爭力的生質燃油品質,提供航空業高性能且永續的航空燃料,快速建立起可觀的商業利基。

  • 英國BP開拓再生能源事業版圖

英國石油公司BP作為全球最老牌的石油公司之一,其品牌標誌的大轉變也見證全球石油世代的興起與轉型,從大「BP」改為綠色版小「bp」(beyond petroleum), 見圖一,述說全球最老牌的石油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挑戰想要超越石油品牌的野心及格局。BP規劃透過「減少」(Reducing)、「優化」(Improving)、「創造」(Creating)三大策略方針,啟動其商業低碳轉型,並建立低碳企業形象,開拓新事業藍圖。

BP的減少策略為設定2025年低碳目標,達到營運排放零成長、每年減碳350萬噸;為達到減碳效益,其透過數位化的資通訊技術,採用更精準的海底探測與模擬技術,減少海洋探測船航程與作業時程。優化策略為優化產品以協助客戶降低排放量,發展天然氣業務,協助客戶減少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質排放;優化核心本業,開發更高效、更低碳的燃料、潤滑油和石化產品。

創造策略為創造低碳事業,BP每年投資5億美元在低碳新創、創投、再生能源等標的,投入2億美元支持低碳方案創新孵化器,包括碳管理方法、數位化創新、儲電技術等,並大力投資生質能、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產業,透過收購及技術研發,逐步建立再生能源事業版圖。

  • 挪威equinor改名宣示低碳轉型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原名Statoil,有近五十年歷史,然而有感於以「石油」(oil)作為企業名稱,將致使商業發展越來越不利,2018年更名為equinor,分別代表兼顧萬物平衡的equi及代表來自諾威的nor所組成,見圖二,宣示其為尊重環境、社會與經濟均衡普世價值的永續能源公司,擺脫過去石油的刻板印象,在碳揭露中也獲得A-評等佳績。

equinor於2017年開始致力於能源轉型,本業部分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二氧化碳密集度下降 10%,策略性投資兩家太陽能公司,並透過兩家新公司研發太陽能與儲能技術,更預計至2030 年將投資總資本的15∼20%於新能源。

此外,善用既有海上工程作業技術,投入創新離岸風力發展,善用數位模擬技術,透過資料分析與模擬提升風場能源生產效率,規劃於蘇格蘭海岸打造世界第一個浮動風電場-Hywind。善用地質科學人才,強化既有油田生產力提升,投入碳捕捉與封存(CCS)相關技術,讓排放出來的碳重新回到地底,透過相關物理性地質與結構技術研究與精進,使「讓碳重回地底」循環更為有效與安全,目前更進一步規劃在挪威發展離岸CCS 專案。

  • 丹麥Ørsted成為海上能源業霸主

丹麥沃旭能源原名Dong Energy,為早期丹麥政府投入北海油田開發的主力,2000年代開始併 購丹麥電力等國營電力與電網公司,成為整合價值鏈的電力集團,從石油業轉變為電力業,於此同時,丹麥政府意識到減碳趨勢,逐步出售石油氣業務。2017年正式更名為沃旭能源(Ørsted), 並承諾在2023年完全排除燃煤發電,且致力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開發商,今年在全球百大永續企業中緊追於前述芬蘭Neste,排名第四。

Ørsted為石油開發業者轉變為零碳電力的強力推動者之最佳典範,目前於全球各地積極投資與主導離岸風力開發,此一轉變不但是具全球低碳化及電氣化發展的遠見,更是善用既有海上工程船隊、環境模擬技術等,輸出丹麥離岸風電,擴展全球商機。

Ørsted日前也已進入臺灣離岸風電市場,取得四座場址的獨家開發權,總發電容量可達2.4G,更是臺灣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的最大股東(35%)。離岸風力能源開發更需要仰賴許多科技之破壞創新,結合數位化與物理性的技術,發展低環境衝擊之循環商業模式,包括發展低碳足跡的風機主體與海上施工流程,以及結合數位化科技模擬風場潛能與風機陣列等。

當石油業不再賣石油  轉型之路已箭在弦上

面對低碳與循環轉型,老牌石油公司靠著祖產石油還能存活多久?石油產業如何在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下持續生財獲利,踏上轉型之路已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上述四大國際石油品牌早已踏上轉型歷程,從品牌形象重塑及溝通、新市場投資布局、新事業研發能力建置等各面向,全面啟動。為積極擺脫污名並重新取得大眾信賴,北海油田的巨頭們努力進行內外部利害關係人議合,透過修改品牌識別、更換企業名稱、調整永續使命願景等主動出擊,展現其溝通誠意及承擔氣候變遷責任的野心。期許台灣中油公司(CPC)若能以「氣候保護企業(Climate Protection Company)」為使命,在邁向低碳與循環轉型的漫漫長路中,也定能獲得更多投資人與社會大眾的信任與支持。

【參考資料】

BSR, 2017, The Future of the Sustainable Business。
BP, 2018, BP Energy Outlook 2018 edition。
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RAN), 2019, Banking on Climate Change—FOSSIL FUEL FINANCE REPORT CARD 2019。
The Guardian, 2019, Norway's $1tn wealth fund to divest from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thony, S. D., Gilbert, C. G., & Johnson, M. W, 2017, Dual Transformation:How to Reposition Today's Business While Creating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黃正忠、王竣弘,會計研究月刊,2019/01,商業模式大不同—從買到租的循環經濟實務。
equinor官網,擷取自www.equinor.com(擷取日期 2019年4月24日)。
BP官網,擷取自www.bp.com(擷取日期 2019年4月24日)。
Neste官網,擷取自www.neste.com(擷取日期 2019年4月24日)。

作者/黃正忠,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泉興,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佩瑩,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師。

原標題:石油產業大不同─碳與循環經濟下的轉型

本文獲授權轉載於會計研究月刊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離岸風電組產業協會 目標要做這2件事…
相關報導》 離岸風電》沃旭250億融資到位!8大公股銀行全參與,台銀首任主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