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美交惡怎麼破?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在線版(zeit.de)本周五發表的一篇客座評論認為,即便是在11月3日美國大選後,中美關系交惡的局面也不會出現改變。作者 Hanns W. Maull寫道:“無論最後誰贏得選舉,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國的批評和接受中國挑戰的意願上有著共識。”

選舉的結果只會在美方如何處理雙方沖突的問題上產生影響。還和中國繼續打貿易戰嗎?是否會實施進一步的經濟制裁?文章寫道:“然而,一個更重要的核心問題卻被忽視:中美之間沖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探索答案的一種新思路:如果北京和華盛頓必須在國際地位和國內政治地位鞏固之間做出選擇,他們會如何決定?

對於北京高層說,如何取決顯而易見:最終目標就是保住國內的權力。不過,若是從長計議,從共產黨的角度來看,這個目標本身就與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聲譽相關。因此,確保國內權力只是邁向世界地位的一步。

盡管和中國情況不同,不過,在美國,在全球政治舞台的存在也深深扎根於國內政治和社會之中。
作者認為,從這個思路可以看到,中美沖突本質上是爭奪國際地位的問題。文章寫道:“北京方面認為,這也是為了洗刷中國在歷史上受到西方及日本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羞辱的恥辱,重現昔日的偉大,找回曾經的輝煌。”

題目為“他們尤其希望得到認可”(Sie wollen vor allem Anerkennung)的文章接著寫道:“尋求國際認可,爭取同等國際地位,盡管方式非常不同,但兩國都在尋求領導地位及其國際上的認可。因此,中美沖突這道難解的問題似乎迎刃而解,那就是雙方互相承認對方是平等的大國”。

不過,問題的棘手之出也在於,美國和中國似乎都不願意承認對方是平等的:“從長遠來看,中國爭取國際地位的目的是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重新打造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秩序。從中短期來看,這兩個對手關注的重點是沖突的局部,即他們在東亞的大國地位。”

德中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世界報》(Die Welt)則關注到,不光是美中關系急劇惡化,中國和整個西方世界之間的關系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都在漸行漸遠。今年9月份,中國外長王毅訪德時,德國外長馬斯就已經顯示出一些強硬的語氣,近期柏林和北京之間的氣氛更是達到了一個新低點。

起到導火索作用的重要事件包括上周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與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之間的會晤,以及德國為一名因為參與“反送中”示威被控暴動罪的香港女學生提供政治庇護。中國駐德國使館就議員和謝志偉的會見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也約見了德國駐港總領事表示抗議。

《世界報》評述道:“不管是和台灣駐德代表的會見,還是提供避難身份的決定,都不是打破先例的事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德國聯邦議員當中就始終有一個對台友好的議員圈子,他們致力於推動德國發展對台關系。去年,一個由聯盟黨、自民黨和綠黨議員組成的代表團還訪問了台灣。此外,在2018年就已經有兩名來自香港的民主運動人士在德國獲得了避難身份。”

文章接著分析道:“中國方面之所以采取回應使得局勢進一步緊張化,在觀察人士看來是為了在這些議題上獲得主導話語權。北京希望由自己單獨來決定誰可以在什麼時候、在哪裡談論有關香港和台灣的話題。”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研究員瑪麗·奧爾伯格(Mareike Ohlberg)指出,希望未來德國方面不要為中國的威脅所動搖,而是和其它同樣受到北京威脅的國家聯合起來,“因為這樣的事件今年會有很多”。

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記者立場與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文木(摘編), 雨涵(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