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歐洲,准備好與中國角力了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個禮拜西方和中國之間的摩擦,遠遠超出了新疆人權問題。歐盟,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一致制裁中國,是西方舊勢力並肩針對亞洲新勢力的協調行動。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發聲明表達支持,使這個聯盟擴展到備受關注的印太地區。這種規模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一(3月29日)發表的一篇評論開頭這樣寫道。

實質上,制裁主要是象征性意義。布魯塞爾或華盛頓都不會幻想,如果不允許四名中國官員進入歐洲或凍結他們資產(他們大概在歐洲也沒有資產),維吾爾人的處境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中國立即進行了反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采取的反制措施比歐洲的制裁措施更廣泛。用一句外交術語來說,這意味著,北京已准備好事件的升級:“布魯塞爾的一些人將此解讀為一種成功,類似於擊對要害’。但中方的反應也可以理解為,中國把這件事看成是一個原則問題,要告訴歐盟,北京不會容忍任何來自海外的批評。”

作者Nikolas Busse指出,在新疆人權問題上的制裁,問題的核心是一場戰略鬥爭,這場鬥爭正在蔓延到整個世界政治。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與西方抗衡:“很明顯,中國不僅要在經濟和軍事上,現在也要在文化和政治上挑戰西方:一場專制統治與自由民主國家的較量。”

有人稱此為“新冷戰”,作者認為,這種比較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誤導性:“西方和前蘇聯之間在人權上也存在糾紛,但那是兩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集團之間的矛盾,兩國少有貿易關系。相比之下,目前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權力鬥爭發生在全球化時代,經濟領域緊密相連。中國、歐盟和美國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這就產生了依賴性和脆弱性。”

題目為“准備好與中國角力了嗎?"(Bereit für ein Ringen mit China?)的文章寫道,美國已經決定了它在這場沖突中的立場。舊的世界強國要遏制新世界強國的崛起,防止中國追趕上來。那麼歐盟呢?作者寫道:“出口是德國經濟強勁的最主要支柱;和美國出口相比,德國出口經濟佔比非常大。聯邦政府支持歐盟最近與北京達成的投資協議不是沒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仍然多於對中國的出口,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安全取決於大西洋聯盟。”

文章寫道,從北京的憤怒反應可以看出,歐盟對華制裁將付出代價,而與新的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後果相比,這個代價不值一提,更不用說在台灣問題上或在南海的軍事對抗了。 德國今年夏天將向亞洲派遣一艘護衛艦, 德國是否也會站在美國一邊?作者表示:“就像俄羅斯、美國和北溪二號一樣,一人不可坐兩椅。我們是否已經為這樣的決定做好了准備?”。

《焦點》(Focus)雜志則聚焦了世衛組織赴中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報告:“新冠病毒Sars-CoV-2很可能是蝙蝠通過一種作為 "中間宿主 "的動物傳染給人類的,但通過冷凍肉鏈傳播也是 „有可能的“:世衛組織的結論並不出人意料,也相當模糊。難道專家們就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嗎?” 題目為“新冠病毒從何而來?世衛組織報告後仍有令人不快的問題未解。”(Woher kommt das Coronavirus? Nach dem WHO-Bericht bleiben unangenehme Fragen)

文章援引日內瓦外交界人士表示,世衛組織將武漢考察團的籌備工作完全交給中國,調查使命的框架條件也是事後才予以審核的。幾乎沒有世衛組織成員對本次調查使命提出批評。

文章寫道,自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與世衛組織的關系就一直備受關注。批評人士懷疑,由於中國從中阻撓,一些緊急的問題依舊不會得到解答。

歐洲聯盟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沃爾特‧史蒂文斯(Walter Stevens)毫不客氣地說,當中國 "面臨壓力 „的時候,並不能讓外界更容易找到答案:“他們並不總是讓生活變得簡單。”

文章寫道參與武漢之行的荷蘭病毒學家瑪麗安·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建議,在每次爆發新疫情後,應該自動啟動此類任務,以避免未來的爭議:“如果我們想擺脫事情的敏感度,就把它變成一個常規,讓它成為標准。“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文木(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