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創新不對稱戰力 臺海和平關鍵砝碼

◎蘇紫雲

膾炙人口的電影《魔球》,講述一支預算有限的棒球隊,贏得勝利的故事。這個改變棒球世界的真實主人翁,接手的球隊士氣低落、經費不足、少數好手又被高薪挖角,連番走人,當真搖搖欲墜。相形之下,對手資源充足,形同不封頂的預算,出手絕不手軟;擁有豪華球場且強將如雲,華麗打線長短齊備,內外野守備堅實,當真兵強馬壯。但球是圓的,主人翁利用創新戰法,硬是打贏對手、稱霸球場。

軍事史上,不乏類似以弱擊強、以少勝多經典。今日的馬拉松比賽,是為了紀念希臘傳令兵斐迪彼德斯,在馬拉松戰役的貢獻。當時民主的雅典,以寡擊眾,打敗入侵的波斯大軍。二戰時,英國空軍僅有900架戰機,卻成功抵禦納粹空軍3400架戰機,迫使納粹犯英計畫失敗,籌備多時,預備登陸英國的「海獅計畫」也無疾而終。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南北兩路都遭到優勢敵軍夾擊,初期只有少數現役部隊力守。但精實的後備部隊,在15小時就開抵前線,動員部隊更在24小時即以建制單位投入各戰區,擊潰數量優勢的敵軍,成功逆轉勝。

無論球場、商場或戰場,勝負的因素不在表象的規模大小或資源多寡,致勝關鍵在於創新能力。就如同許多新創公司,儘管資金、人力有限,卻能以革新性產品或服務,擊敗大型企業贏得商戰,甚至改寫商場競爭規則,成為關鍵少數。作戰講求的,是別用上一場戰爭的思維準備下一場戰爭,如同商場上找出新競爭力。實際上,軍事戰略的「戰勝不復」,就是企業策略的「第二曲線」,兩者核心理念可說完全一致,在在說明創新的重要性與價值。

今日臺海和平,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與威脅,但相對也有許多新科技與資源。歷史的成功事例,都是在充滿不利條件下,仍能找出致勝方程式,也印證創新不對稱的戰力,就是兵火力的放大器,可在戰略槓桿上,成為最關鍵砝碼,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與民主自由。(作者為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