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達瑞們玩不了多久

「翁達瑞」利用假名蹭聲量的現象在台灣社群媒體存在已久,最近引發各界廣泛熱議。前立委郭正亮痛罵這是媒體不經求證的墮落,但這何嘗不是台灣政治人物慣於以虛假手段玩弄人民所造成的呢?

張亞中日前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上所帶出的聲量很值得政壇借鏡。他在民調上曾開出一打三的絕對優勢,起手氣勢如虹,過程中也很會引動各種話題來蹭高聲量。結果呢?選舉還是輸。

群眾運動確實需要引發民眾的激情,但大眾看戲,固然存著幾分好玩的心態,真的投票當前,理性還是會在腦中發揮提醒的作用。這也是熱情和激情的關鍵差別所在。

2024總統大選的大戲現在已在熱身,在這世紀舞台上目前被認為站得上檯面的只有柯文哲、賴清德、鄭文燦、朱立倫、侯友宜和郭台銘6位。總統的位置是贏者全拿,再加一位可有可無、可實可虛的副總統。

未來3年是場淘汰賽,誰能維持高聲望就最有希望得到大位,而不是光自慰劑效果的聲量;何況,民眾愈來愈能識別聲量的真假,也愈來愈討厭被犬養的網軍們帶風向。

記憶和經驗是左右我們對一個人的形象真假和聲望高低的要素。這個推論近20年來一再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上得到論證。人腦的訊息容量雖然很大,但因為它有些懶,所以記得的都是引發快樂和痛苦的兩個極端感知。而快樂的記憶大多源於清新的聲望,痛苦的記憶卻多起於吵雜的聲量。有志大位、想在政壇長春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輕忽這個道理。

聲望是由社會典範所堆疊而成,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動見觀瞻。曾國藩講「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文天祥說「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顏色」正是這個道理。台灣的政治人物上至總統,下至地方諸侯,在選舉期間老愛跟肚無點墨的網紅蹭聲量,有些網紅還滿嘴三字經,真是拿國家名器自我作賤。這多是政治人物身邊童子軍的奇思幻想,只求蹭高聲量,求存在感,卻忘了維繫名牌聲望的形象感。

因為迷戀虛假的聲量,郭台銘曾經在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中跌過一跤。他找了一群花拳秀腿的公關來炒做聲量,也拚命砸大錢做廣告,結果還是鎩羽而歸。其實郭台銘最有價值的是他旺盛不服輸的企業家精神以及宏觀視野,可惜卻被一套抓不到頭緒的劇本糟踏了。今年他自掏腰包購買並捐贈BNT疫苗,就做對了,這就是養聲望。有好聲望比一時的高聲量更具有社會影響力。

不管是時勢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時勢,都不是只靠高聲量就能成事的,尤其是那些聲量大部分是機器人24小時不分晝夜的制式動作所製造出來的。

蔡英文總統從破紀錄拿到817萬票到如今年輕人的支持度雪崩暴跌,就提醒政治人物們,別再迷戀高聲量了!做點實事增加聲望才實在。

(作者為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