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未全撤 美中互相傷害未停

旺報【記者許昌平╱專題報導】 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共識,但過去近兩年貿易戰,確切損失難以估算,根據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計算,中美貿易戰互相大徵關稅,同時損害企業信心,預計美國2019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會因此下降0.3%至0.7%,美國在中美貿易戰至今損失已達到1340億美元。 由於中美只同意撤銷中美貿易戰一小部分關稅,關稅直接損害和對市場信心的衝擊預料還會維持多年。美國損失到2020年底更會升至3160億美元。 《金融時報》分析美國關稅清單構成發現,500億清單商品(加徵25%關稅)美國對華進口依賴度為8%,2000億清單商品(加徵25%關稅)對華依賴度為18.8%,1200億清單A商品(10月15日加徵,稅率已減半至7.5%)對華依賴度為24%,1800億清單B商品(原定12月15日加徵,已暫緩)對華依賴度高達86%。筆電、手機、玩具、遊戲機均是美國極度依賴中國出口的消費品。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沈建光指出,此時經貿協議的簽署,對中美兩國都具有關鍵意義,對中國而言,貿易戰恰是過去兩年最大的宏觀風險,達成協議遠好於貿易戰持續升級,分階段削減關稅以及停火,至少消除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有望恢復企業信心,提振沈寂已久的製造業投資。 對美國而言,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對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是一個重大利多。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經濟牌也是川普連任的王牌,倘若中美經貿關係再生波折,川普付出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將嚴重影響他的連任前景。 對中方而言,增加美國農產品購買,表面上是應對川普的核心訴求,但實質上,在保證質量價格合理的前提下擴大進口,可以增加農產品供應,平抑今年走高的食品價格。此外,由於季節性因素,擴大從美國進口,有助於加強農產品進口數量和價格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