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皓:那些爸爸們說不出口的苦

曾有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我們都是當父母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的」。事實上的確是如此,像我有著心理學背景,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累積大量對兒童心理的理解,但我仍然是自己真正在當了爸爸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個爸爸。不知道大家可曾仔細思考,「爸爸」到底該在家庭中扮演何種角色?

過去,多數的父親為負擔家計,把重心放在工作,常是站在外圍支持著家庭,到了現在,多數為雙薪家庭的年代,仍有很多爸爸在觀念上承襲著過往的角色。像我自己,因工作忙碌的關係,晚上8、9點才回到家,那時孩子已準備睡覺,我只能透過媽媽,了解孩子這一天的情形。

由於長期在育兒的第一線缺席,當孩子出現教養、照顧等狀況時,我的缺席和訊息落差,往往也成為夫妻在教養中衝突的主因。相信很多爸爸都曾被這麼唸過:「你都不知道哥哥怎麼欺負弟弟,因為你都不在家」、「你怎麼都不會跟孩子互動」、「你當爸爸的什麼都不知道,還當什麼爸爸......」。

聽到這些指責,爸爸想必深感委屈,內心也不禁想為自己解釋:「我工作那麼拚,還不是為了這個家」、「我不是不想陪孩子,只是沒得選擇」、「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卻像個局外人,沒參與到他的成長,我也很受打擊」,對於自己為家庭的付出沒被看到,甚至飽受批評,更覺得十分受傷。

只是看在另一半的眼裡,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因為現今家庭的型態已經不同於以往,多數都是雙親同時在外工作,為家庭經濟盡一份心力,但媽媽們回到家裡,常常又要付出更多氣力照顧孩子;不僅要承接孩子的情緒、還要操心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內心有許多委屈卻很難被理解,於是很容易不自覺地,數落爸爸對育兒的大小事,這個不知道、那個也不會。

追本溯源,爸爸之所以被埋怨當不好爸爸,其實跟「爸爸」與「爸爸的爸爸」的經驗傳承有很大關聯。回想兒時,應該很多家庭都跟我一樣,父親很少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包括互動上的照顧、關係上的照顧、情感上的照顧,涉及的原因各式各樣,其中之一,也可以說是與當時「男主外女主內」文化所影響。

因為對爸爸角色的不熟悉,令很多現代爸爸在與孩子互動時,常常顯得尷尬、彆扭。我在面對孩子出現情緒、或進行分享時,也會覺得不自在、不知該如何回應。歸究起來或許一部分原因是成長過程中,我自己缺乏類似的經驗,對於父、子如何自然地互動,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有種抗拒。

父親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在欠缺經驗的情況下,我開始去摸索及思考,到底身為一個父親,應該扮演何種角色?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舉動時,內心有什麼樣的期待?從父親的角度,又可以如何理解孩子的需求,然後給予適切的回應?

在摸索父職的過程中,身上傳統的父親角色與習慣,難免會收到另一半的抱怨。自覺委屈沒被對方體諒的爸爸,也就更不願向太太「示弱」,不想透露自己其實對父親角色感到陌生、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導致在面對抱怨時常因不滿而反擊:「你根本沒看到我用什麼樣的方式在為這個家付出,你現在質疑我,就只因我比你少知道一點點孩子的狀況!」結果彼此為了育兒中各自隱微而深沉的委屈,互相撻伐、指責。

事實上,我們彼此都為了當個好媽媽或好爸爸,而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這時或許我們可以思考:在共同目標下,如何促進彼此的合作關係。常常在教養第一線缺席的先生,如果我們預先設想他陷入對孩子狀態的訊息落差,那自然就會試著先讓對方知道我們在教養中對孩子的觀察,協助他先理解狀況,而不是一昧的指責他什麼都不知道就妄下斷論。若爸爸們在面對指責時,能夠試著練習聽懂這些話語背後想表達的需求、想傳遞的情緒,或許我們就有機會能稍稍跳脫字面上的束縛,貼近對方內心的狀態。

就以我自己曾被數落不懂孩子的例子來說,除了表面傳達出另一半希望我多花時間陪陪孩子外,更深層而沒說出口的;是她為了這個家,同時在工作與育兒兩頭燒,這是一種難以道盡的辛苦,更希望身為隊友的我能夠感同身受。或許我們仍然在外忙著工作,無法多撥時間照顧孩子、處理家務,但我或許能基於這樣的體會而給予對方感謝與支持。所以,先生為家庭拚事業之餘,可別忘了多多給予太太肯定,讓彼此在育兒這條路,成為相互支持的夥伴。

爸爸們,不需隱藏你的擔憂和脆弱

另一方面,如果可以的話,爸爸們也可以練習放下一點點「心酸吞肚內」的習慣,學著表達自己委屈、受傷的心情。這是身為父親、身為男性,一個最為困難的課題。因為多數的爸爸,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裡,學習到的是對外只能展現堅強,所有的脆弱統統得埋藏心裡,不能也不可輕易表露。

即使對象是親密的另一半,要坦承自己的脆弱,仍會陷入掙扎,甚至備感威脅。這就好比內心的堅強面與脆弱面正在拉扯,脆弱面說:「說吧!這樣太太才能理解你的心情,也會比較懂得體諒你」;堅強面則喊:「不能說!說了,你就放棄了你一直以來的寄託、支撐與自我保護」,這很可能令爸爸們感到害怕而變得猶豫不決,話可能到了嘴邊,又吞了回去。

但其實爸爸心中明白,把擔憂說出來並不會真正危害彼此的關係,但要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褪下緊黏著的堅強外表,非常不容易。因此我建議爸爸們,試著斬斷內心各種糾結,練習對伴侶說出自己情緒與需求。譬如,一家人到外地露營、玩得盡興,你只要簡單一句:「大家相聚度過假日,好開心、好滿足!」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接下來,爸爸們要學習的第二道課題,是如何與孩子自然互動。我知道很多爸爸跟孩子在一起,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所以就把媽媽提及孩子的缺失,一個個點明出來要孩子改進,這容易讓孩子覺得爸爸一開口就是說教和下指令,反而想趕快逃離。

想要在互動中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或許我們先從一個關鍵字開始就好:「專注」。不管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麼短,哪怕只有幾分鐘,都要記得帶上一顆好奇的心,專心參與他眼前的事物,不帶評論,就只是純粹的聽孩子說,掌握好這個原則,相信能為親子互動品質提升不少。

祝福所有的爸爸,在一步步的摸索與練習中,都成逐漸成為自在且得心應手,也與家人心靈靠近的爸爸!(陳康宜整理)

【內容整理自《親子天下》Podcast鄧惠文X陳品皓「關係相談所 EP05」】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父親望著我吃一碗切仔麵,說他不餓
婚姻,是夫妻互相完整彼此
新手爸媽別亂買,要買這7件商品前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