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專題03】小農市場直擊篇:減塑到底行不行?且看達人出新招!

作者:蘇之涵(浩然基金會專員)

「農夫市集」是近年追求友善農產、環保生活的新趨勢,消費者到市集尋找照顧土地、支持農夫的生鮮農產與生活用品,而市集的生產者除了提供友善環境的農食外,也進一步在包裝材料上費心,減塑、運用環保包材。

減塑到底行不行?在理念與現實間如何拿捏?讓我們走一趟農夫市集,看看生產者們如何出招。

讓消費者自帶容器,秤重買「液體皂」?平方家的目標是消滅自己攤位上的所有瓶罐(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讓消費者自帶容器,秤重買「液體皂」?平方家的目標是消滅自己攤位上的所有瓶罐(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平方家:挑戰你的「不方便購物行為」

平方家有五個成員,國評、吟芳和三個孩子。因為有了孩子,國評與吟芳想用「母乳」入皂,但自己動手做,才發現手工皂與市面洗劑的差異。

當化工背景的國評越走越深的時候,教育出身的吟芳則看見生活實踐的重要,希望透過生活的學習,能讓孩子心胸開闊。因此平方家想做的,就不只是研發各類清潔劑,他們對環境友善的堅持,讓減塑成為生活實踐的一部分。

2017年是平方家創立的第五年,在不斷討論與修正的過程中,想盡各種方法減塑──除了把PVC標籤改為上油牛皮紙,還在市集推動「秤重買皂」,簡單說,就是鼓勵消費者攜帶自己的容器,到攤位秤重買「液體皂」。

這項有趣的嘗試,老客人很支持,也意外引起路過消費者的好奇。有詢問就有互動,接著就有進一步理解和改變的可能。

秤重買皂不僅延長塑膠容器的壽命,消費者用自己的瓶罐買皂,用多少買多少,保持皂液的新鮮,也積極解決了「容量標準化」可能造成的浪費。

吟芳說,平方家長期目標是消滅自己攤位上所有的瓶罐,讓消費者習慣重複使用手上現有的各種容器。

雖然難度很高,但這就是生活實踐的意義,目標堅定了,他們就會一步一步往前走。

如同這幾年,他們為了非基改而捨棄芥花油;接著看見棕梠油的開發,傷害了紅毛猩猩的棲息地,又進一步捨棄棕梠油。他們的堅持始終如一。

據統計,消費者用家裡現有容器來買無包裝的「裸體皂」,已經超過有穿衣服的包裝皂了。(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據統計,消費者用家裡現有容器來買無包裝的「裸體皂」,已經超過有穿衣服的包裝皂了。(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除了秤重買液體皂,他們也提供「無包裝固體皂」的選擇。包不包裝有什麼差別呢?油紙包裝的固體皂,有清楚的產品資訊和成份說明,容易保存。

但對已經習慣產品的老朋友來說,夾鏈袋和密封盒都是可以取代一次性包裝的好幫手,而一點點的不便和改變,背後的意義正是平方家希望傳遞的訊息。

吟芳說,目前市集的銷售統計,無包裝皂的成績逐漸超過包裝皂,而秤重買皂的客人也越來越多。當需求增加了,他們就更有動力提供更多的品項選擇,互相鼓勵與正向回饋,讓這項行動的影響漣漪更大。

原來除了環保提袋、餐具和水杯,還有更多手作職人的手藝,綠兔子的低塑生活選項多到讓人瞠目結舌。(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原來除了環保提袋、餐具和水杯,還有更多手作職人的手藝,綠兔子的低塑生活選項多到讓人瞠目結舌。(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綠兔子:低塑生活的想像,從這裡開始

綠兔子工作室的起點,也是為了孩子。

孩子兒時的過動,讓女主人Miffy注意到環境與健康的關聯性。她在學校擔任故事媽媽時,觀察到孩子過動似乎成為普遍問題,讓她開始正視環境賀爾蒙對人體的影響。

從那時到現在,十多年的時光,孩子都念大學了,她和先生小啄木的生活,也轉了一個大彎──他們家從塑膠製的日常用品開始汰換;接著尋訪各地手作職人,學習自然材質的用具製作。

他們從嘗試擺攤開始,到現在成為市集固定攤位;前幾年發展出一個空間,用來推廣天然材質的生活民具,並引介各類手作、自然理念的課程與達人。

(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走一趟綠兔子工作室,你會大開眼界。

原來低塑生活除了環保提袋、餐具和水杯,還有這麼多的替代選項──取代保鮮膜的蜂蠟布、可反覆使用的暖暖水龜、竹子與豬鬃製成的牙刷,還有布衛生棉、竹吸管、陶瓷插座、小學打掃用的亞鉛水桶、阿嬤裁布的金屬剪刀、藺草編織拖鞋……有點懷舊不是嗎?

你甚至會不禁懷疑,這些被塑膠淘汰的過時產品,真的好用嗎?

綠兔子說,「傳統自然民具有許多值得反思的特質,原料天然好分解、耐用且節能,還有質樸的美感」。

在大量而低價的塑膠產品充斥的今日,綠兔子想強調的,正是「怕麻煩就會有麻煩」的反思。

自然民具的使用,不僅可適量生產,而且回歸工具的本質,還能保存生產文化的技藝延續。

他們還提供了「另一種生活」選擇──不過度消費,辨別出生活中真正需要,而不只是想要的事物;透過一點一點的實踐與篩選,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生命的方向。

這就是綠兔子想做的事,一件值得做,可以一輩子做到老的事。

民眾或許有所不知,小農的減塑行動相當有難度,但草山好土氣的主人林樂昕仍不斷嘗試各種努力。(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民眾或許有所不知,小農的減塑行動相當有難度,但草山好土氣的主人林樂昕仍不斷嘗試各種努力。(圖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

草山好土氣:「趕集賣菜去」的減塑考驗

農夫市集呢?許多人期待友善環境的農夫市集有別於傳統市場的風景,少一點塑膠包裝,多一點理念和堅持。事實上,對於小型的短期葉菜生產者,減塑行動可是有相當難度呢。

林樂昕是草山好土氣的主人,小巧的農園在士林山區,以少量多樣的季節性蔬菜為主,偶爾有菇類、玫瑰花瓣和手作加工品。

雖然務農資歷不深,但她認為小農對塑膠包裝的依賴,主要有兩個考量:一是耗損的承擔、二是包裝的規範。

首先,少量多樣的生產,讓小農很難承擔太多的損耗。

常見的損耗有兩類。第一,小型生產者通常隨著時節種作買賣,攤位上的風景經常是瓜類幾顆、辣椒幾把、洛神數包、香蕉幾串,以及各式葉菜。

而塑膠袋最直接的好處是分裝運送方便,彈性調整的空間大,生產者可依需求應變出最適合的包裝方式,成本也相較紙箱、各類保護膜套便宜。

第二類損耗常見於市集擺攤的生產者。特別是夏天的戶外擺攤,塑膠包裝留幾個氣孔可保持葉菜水分,讓葉菜們不至於垂頭喪氣;

此外,分散包裝也有利於消費者挑選,例如許多有機農便以三包一百為計價單位,供消費者多樣選擇。

小型生產者對塑膠包裝依賴的第二個考量,是生產安全的保障,尤其對有機生產者來說特別如此。

妥善包裝並有清楚有機生產標章是現行法規的標準規範,除了避免不同產品的交叉污染,對生產者有所保障,一般消費者也能快速辨識自己想買的商品。

因此,對生產者和食品加工者來說,減塑的理念,恐怕還需要更多全面且細緻的討論,才有可能在生產現場落實生根。

(圖片來源:草山好土氣提供)
(圖片來源:草山好土氣提供)

儘管如此,樂昕仍做過各種努力。

例如,她嘗試過用紙袋包裝菇類和葉菜,但發現紙袋看不見內容物,消費者會主動詢問的意願也不高,加上早晨採收的葉菜有些水氣,市集擺攤一整天,紙袋裡無法散出的溼氣會讓葉菜軟爛爛,賣相實在不佳。

此外,她還試過用白報紙包冬瓜切片,但冬瓜的水份含量讓白報紙吃不消,最後還是得靠塑膠袋救援。

的確,減塑抗戰真是一條漫漫長路,同志仍須努力呢。

更多相關文章:
【世界地球日專題01】 你想坐視異形爬上餐桌?還是成為不塑之客?

【世界地球日專題02】個人減塑行動篇:地球辛苦了,我們裸市場見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