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大新聞】太魯閣號列車撞落軌工程車 失控出軌釀49死247人輕重傷

This photo shows rescue workers at the site where a train derailed inside a tunnel in the mountains of Hualien, eastern Taiwan on April 2, 2021. (Photo by Sam Yeh / AFP) (Photo by 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清明連假第一天,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造成49死,為台鐵近73年來最嚴重的事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Yahoo奇摩新聞整理 2021年國內十大新聞,太魯閣號列車出軌釀死傷排名第二,至今仍是許多人難以撫平的痛。2021年 4月 2日清明連假第一天,載滿 498人的台鐵 408次太魯閣號列車,在花蓮清水隧道前撞上滑落邊坡、橫擋軌道的工程車後,失控出軌,造成 49死、 247人輕重傷,是台鐵近73年來最嚴重的事故。作為花東人返家重要工具,台鐵改革進度到哪了?

工程車滑落邊坡釀73年最慘事故 太魯閣號剎不住撞上49死

2021年4月2日上午,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載滿498人,自樹林車站發車開往台東,南下行經花蓮縣秀林鄉和仁段時,在「清水隧道」50公尺前,撞上一輛滑落邊坡、橫擋軌道的工程車,造成八節車廂失控出軌,共49人罹難,247人輕重傷,是台鐵近73年來最嚴重的死傷事故。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8月23日公布第一階段事實資料報告,408次太魯閣號駛出前一隧道「和仁隧道」時,時速為126公里,5秒後行車紀錄器顯示工程車相關人員站在鐵軌旁揮手,雖司機員緊急剎車,事故當下的時速仍達123公里。

撞上工程車後,太魯閣列車向左傾斜,第8車車頭左側擦撞隧道北口,駕駛室與前段車廂左側遭切削,列車衝入隧道130公尺後才完全停止,多節車廂在隧道內擠壓變形,只剩第1車與第2車停在隧道外。

司機員最後執勤身影被拍下 7秒全力剎停守護旅客入忠烈祠

太魯閣事故造成司機員袁淳修與助理司機員江沛峰罹難,兩人執勤最後身影在事故前行經宜蘭武塔站時被鐵道迷拍下,畫面記錄他們在車頭神情專注,袁淳修戴著帽子、墨鏡與口罩,江沛峰則穿著反光背心。不料約10分鐘後就發生意外,撞上工程車雙雙身亡。

運安會報告指出,兩人駛出事故前一個「和仁隧道」時,眼睛從黑暗到明亮處時,必須經過1.18秒的明適應期。之後距離落軌工程車只有7秒反應時間,幾乎來不及剎停。台鐵表示,袁淳修當下堅守崗位,竭盡全力剎車、鳴笛守護旅客,最後因公殉職,許多同事聽聞事故都難過不已。

袁淳修完成火化後,由台鐵局派專列從花蓮返回樹林,象徵「有去有回、任務完成」,昔日同事也專程到花蓮陪同他完成下班程序。列車抵達樹林後繼續行駛至台中,送袁淳修回家,並入祀忠烈祠。江沛峰也獲內政部核定入祀忠烈祠。

肇事工程車駕駛二度交保遭撤 自由5天再度重返牢籠

太魯閣號列車撞上落軌工程車前15分鐘,工程車因電瓶沒電,卡在邊坡無法發動,1分鐘後開始滑落。隨後,工程車駕駛李義祥在車後輪擺石頭,也試圖用怪手拉起,但嘗試2分鐘仍失敗,最終工程車直接掉落、橫擋軌道。

運安會報告顯示,李義祥一早在工廠就發現車輛電瓶電量過低,但僅接電處理就出發,並未更換,事故現場臨軌邊坡應有的交通錐和紐澤西護欄也都消失。

肇事工程車隸屬台鐵委外包商「義祥工業社」,駕駛李義祥為負責人,4月2日事發當天即因涉嫌過失致死遭檢察官聲請羈押。隔日花蓮地方法院認為勾串及湮滅證據可能性低,無羈押必要,裁定新台幣50萬元交保,限制住居、出境出海,也不得與相關證人接觸。對此,花蓮地檢署依法提出抗告,最後經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撤銷交保,花蓮地院重裁後改為羈押禁見。

經過三次公開審理庭,合議庭10月22日裁定李義祥60萬元交保、外籍移工華文好無保責付,兩人遭羈押近半年後獲釋。不過檢方不服提出抗告,花蓮高分院發回地院重裁。李義祥僅獲釋5天,就再度重返牢籠。

延伸閱讀》羈押、交保差在哪? 太魯閣號出軌肇事工程車駕駛李義祥裁定大翻轉代表什麼意義?

過失致死最多關5年刑責過輕 法務部擬修法依死傷人數加重處罰

太魯閣號事故釀成重大死傷,肇事駕駛李義祥遭檢察官以過失致死罪起訴,但依法最多僅可判處5年有期徒刑,外界批評刑責過輕。過去八仙塵爆案、維冠大樓倒塌意外、錢櫃KTV大火事件等,也均有相同抗議聲浪。

對此,法務部召開「刑法研修小組」,擬將這類犯罪列入「公共危險罪章」加重處罰。初步研議將依情節重大,如死傷人數、涉案行為手段、災害結果等加倍提高刑責。

如行政院修法版本,規定過失致人於死者,情節重大可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重大且死亡人數超過3人時,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徒刑。司法院10月25日也表示贊同修法方向。

太魯閣事故台鐵也有責任 「又老又舊」公司化有譜嗎?

台鐵太魯閣號不僅是花東人返鄉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觀光客們青睞的代步選擇。此次事故發生除了李義祥有問題,各界多半也認為台鐵需要負起一定責任。因為台鐵在事發當下並未第一時間收到工程車落軌訊息,且花蓮消防署在列車撞上後7分鐘才接獲報案。

而該處軌道工程原為「鐵路行車安全改善6年計畫」其中之一,該區曾掉下一顆近20 噸重的落石,不料原欲加強邊坡安全的工程,最後會釀成巨禍,造成數十個家庭破碎。甚至當地在2021年1月就曾發生兩次混擬土預拌車熄火卡在邊坡,且台鐵明知工程區便道缺乏交通錐和紐澤西護欄,但卻都沒事先提醒。

2018年台鐵成立「營運安全處」,負責審核各項營運工作與事故。2018年10月21日發生普悠瑪出軌事件後,也啟動12項「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確保行車安全與應變機制。但時隔不到三年再度發生太魯閣號事故,改革狀況受到全民關注與質疑。

台鐵身為「國營事業」,被詬病「又老又舊」,長年虧損加上舊有退撫制度,累積虧損預估高達1224億元。而待遇不優渥、留不住員工,人力吃緊下員工需背負更大工作量,導致營運安全、服務品質都令人堪憂。有一派人認為,唯有公司化,才有機會改革組織,讓台鐵翻身;但另有一派主張,公司化無法解決台鐵問題,政府應該從最基本的問題改善。

延伸閱讀》太魯閣事故釀49死247傷!「台鐵改革」改了好幾次有用嗎?問題到底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