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技術優異學生的大學夢

資料照:中央社
資料照:中央社

讀者投書:何正信(台灣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技優生(技術優異學生)入學科大的管道有二:一、技優保送:凡於國際競賽中獲得前3名或擁有國手資格者,即可報名;二、技優甄審:凡取得認可之競賽獲獎者或持有乙級以上技術士證者,即可報名。兩者都不需要統測成績,但前者的技術層次要求顯然遠比後者為高。

近幾年輿論關注比較多的技優生問題,大多放在國際大賽奪得好成績的台灣之光,因為無法順利完成科大學業,致提早進入職場,卻因找不到合適場域,而落得在工地從頭學起的境地。輿論也將之歸咎於技優生無法適應科大端的學習環境,致中途休學及退學的比率比起一般學生高出許多,例如一般生休退學率大致落在3%到5%之間,而技優生則可能高達20%。在這2成多的休退學生中,我們也發現休學比率約佔1.5成,比退學(約0.5成)高出甚多,顯然多數學生是發現適應不良後自行休學的。這似乎暗示技優升學不是個很成功的升學管道。

其實這個問題有許多微妙的地方,很值得詳細探討。

先看個數據:2018年技優保送招生名額共計260名,符合保送資格學生計241人,235人參加分發,錄取204人;同年技優甄審招生名額共計8,451名,14,387人報名,錄取6,238人。也就是說,保送人數只及於甄審人數的3.3%(204/6238),顯然就技術層次而言,前者確實是菁英中的菁英,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假設,這錄取的204位技優保送學生,在報名時選擇的如果不是公立科大,也是頂尖的私立科大,換句話說,會選擇中後段科大的應該非常少。

讓我們回到被特別放大問題的上述案例,就其內容研判,應該是出現在技優保送學生身上,這些學生長期沉浸在技術部分的鑽研,在理論上的弱勢可以理解,因此,如果在科大端的教育方式安排得跟一般學生一樣,等於放他們吃草:理論跟不上、技術難再精進、學習挫折嚴重、信心全被摧毀,僅茫然於學位的誘惑,最後斷然斷尾求生,自不意外。

教育部有鑑於此,在2016年訂定「技優領航計畫」,以強化技專校院對技優生學習輔導、技術精進與就業銜接的照顧。2017年並鼓勵各校成立「技優領航專班」,專門輔導技優學生。幾個有名的公立科大確實體會到茲事體大,也以「個別化學習」為基調,做了回應,不管名稱為何,多數會包含:

1. 規劃彈性課業或小班制教學

2. 補強英、數、理等基礎學科

3. 精進實務技術/持續參加比賽

4. 盡早連結職場

雖然教育部的目標是全部的技優生,但實務上,我認為還是要分開處理,例如針對技優保送的學生,最宜、最需要、也最有可能採取上述的「技優領航專班」規劃,一來,如上所述,收這些學生的主要是公立科大或頂尖的私立科大,在財務與教學資源規劃上,都比較有意願處理;再者,這種學生不是很多,這個專班不會太大,因此也比較有能力處理。

我之所以贊成教育部的「技優領航專班」規劃, 主要是認為針對技優保送學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模仿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的情節,設計一個專門收這種學生的獨立學校、學院、學系或學程,這個其實也是教育部「技優領航專班」的真正用意。目前各科大的規劃看起來還稍嫌保守,只有雲林科大抓到了重點,是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樣才能跟一般學習規畫分開,為技優保送生規劃出最適合的訓練道路。我認為只要持之以恆,這種規劃見效的機會很大,也就可以很快回應輿論的關懷。

至於技優甄審部分,能甄審上公立或頂尖的私立科大的學生,技術層次自然也不會太差,但是否需要全部都如技優保送生一樣處理,倒有些商量。我覺得如果把這些學生看成技術層次很好,但尚不是頂尖的學生,那科大段可以加強的,可能有兩條路:第一、分析技術層次可以再提升的潛力,針對潛力好的同學,在學習資源上再加強其實務技術能力,以提升他們到頂尖的技術層次,這部分學生的訓練方式可以融入「技優領航專班」;第二、其餘同學則改在學習面向上強化他們的理論基礎,以建立起他們未來自我提升的能力,這部分學生的訓練方式可以融入一般學生的學習環境,但得在弱勢部分多給予輔導。

上面所談的技優甄審生,不管有否機會走到頂尖的地步,都是很認真的學生,都很值得為他們費心思索規劃更適合的學習環境。但如果是「假技優生」呢?所謂「假技優生」就是假借技優甄審之名,躲避統測,純拿它作為升科大的一個管道而已。這樣的管道目前是大開的,尤其是在中後段的私立科大,因弄個乙級證照不是難事,到科大端去受輔導更快。這些假技優生既然不是因為亮眼的技術能力進來,去為他們規劃特殊的學習管道,不見得會有成效,因此,可以視為一般生處理就行,目前多數學校也是這樣處理。不過,這也凸顯了多元升學管道的亂象,表面多元,可惜最終還是萬法歸一。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具頂尖技術能力的人才為何還要來受折磨拿個大學學位?如果這個技術能力,已經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學位有那麼重要嗎?如果不重要,上面的問題不就自動沒了?但是看到目前大學生滿街跑的現象,要他們甘於高中職的學歷似乎很難,另外也說明了台灣目前社會價值觀的混亂:既不相信大學文憑,又不肯接受沒有大學文憑的人才。悲哉!

這個困擾我許久的高教問題,終於梳爬清楚,但願這些建議,有助於真正的技優生,也算盡到作為科大教育一份子的責任。

更多論壇文章
金馬獎的未來 吹起了「紀政」風
黃偉哲也得面對換黨執政的壓力
若「棄姚保柯」 民進黨議員選情恐崩盤
拯救我們從無趣的人生中逃脫
美國的民族主義及種族歧視

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