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宋文笛】台灣總統候選人「赴美趕考」 關起門後會說些什麼?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台灣進入總統大選熱身期,潛在的總統候選人以及一線政治明星連綿前往美國。二月份國民黨熱門總統人選朱立倫首先訪問美國西部的矽谷、史丹佛等地。入春之後,柯文哲和韓國瑜也陸續安排了赴美行程,綠營接班團隊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亦於三月份訪問華盛頓,目的都是在趁著政治身分尚且不敏感的時機和美方政策圈進行面對面交流。

對於這個現象,媒體慣用的「赴美趕考」一詞其實言重了。現階段台灣的重量級政治人物赴美,往往能見到的是助卿、副助卿等所謂「工作階層」的前任官員 (working-level),相當於台灣的司局級主管,而且大多數是非現任者。與其說是美國官員在面試台灣政治人物,不如說是台美雙方的明日之星在建立個人關係,好為日後彼此政黨上台時的工作關係預先打好基礎,屬於傳統二軌交流的政治互信建立機制 (confidence building) 的一環。

當然,美國外交政策圈子極小,不論黨派,非現任者和現任官員往往是多年的同僚關係,至少也是時常有機會在類似主題的華府智庫的講台上同台,因此和中層官員的交往亦是間接傳遞對於台灣人物第一手印象的機會。

那麼台灣政治領袖們在美國的閉門會談中,大概會傳遞哪些訊息?

既然是到美國做客,台灣領袖首先需要安撫美國,強調無論台灣和美國是哪一黨執政,對美關係都必然會是台灣政府的重中之重。美國做為台灣核心的潛在國防安全夥伴,台灣無論是何黨派執政,都必然會將台美關係視為外交政策的首位考量。

在此基礎上,台灣領袖們不分黨派,大概都會透露三類訊息,讓台美友誼更加可持續。

第一,兩岸關係方面,台灣領袖會在各自選票結構和政治基礎所允許的範圍內,盡量穩定和北京的關係。台灣領導層理解到美國做為世界盟主,工作量大、支出亦多,若非必要,肯定寧願避免和擁核武國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輕啟戰火,因此台北會在合理範圍內幫助降低兩岸戰火的風險,為華盛頓分憂。(反過來說,既然台北都已經按照美國期待的做,在迴避兩岸衝突升級上已經盡了人事,如果不幸的還是爆發衝突,屆時美國當然就有更強的道德義務協助台灣。)

在實際操作上,由於台灣候選人只是對美承諾會在各自的「選票結構和政治基礎所允許的範圍內」盡力,而藍綠白各自能夠允許的兩岸操作範圍當然各有不同,所以實際上既等於有承諾也等於沒有承諾,彈性解釋空間不小,所以做此承諾並不構成拘束,但已經足以表達善意。(反過來說,如果美方要求台灣領袖做出「超越自身政治基礎所允許範圍」的努力,等於要求他們為了台美關係而從事政治自殺,如此不近人情之語,美方應該也說不出口。)

第二,同樣的,台灣需要安撫華盛頓兩岸關係絕不會以台美關係為代價,相對的,良好的台美關係是良好的兩岸關係的基礎。由於中美關係近年逐漸從合作共生(Chimerica)趨近零和式戰略競逐,部分美國外強中乾的葉公好龍的「弱雞鷹派」 (chicken hawk)逐漸產生矛盾的心理。他們一方面不希望兩岸關係變差,戰爭機率連帶變高,所以他們希望兩岸關係變好,以免美國被捲入戰火(entrapment);但是他們心裡又怕兩岸關係變得太好,怕屆時台灣在中美兩邊選邊站時選擇和北京站在同一邊,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會出現一個重要的缺口。

對此,台灣需要安撫(乃至於「哄」)美國政界的是,這個兩難難題實際上並不存在。由於兩岸之間的實力總量相差數倍,要是兩岸雙邊自個進行談判,談出來的條件,自然是拳頭小、籌碼少的台灣方面吃虧。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台灣自然需要有力第三方的後援、加碼,才有可能談出好條件,那麼有稟賦能夠擔任那個第三方的,自然是國力唯一強於北京的美國。所以美國不必擔心,任何良好的兩岸關係必然是以良好的台美關係為基礎。

進一步說,若是流年不利,出現魚與熊掌無法兼得,良好的台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不再相容,兩者之間只能二選一的情況,理性的台灣執政者必然會以保護台美關係為優先,因為美國對台灣的需求(經濟戰略利益)少於北京對台的需求(領土政權),換句話說台美關係的售價比較低。所以華盛頓大可以放行台灣進行兩岸交流,若是順利,則對美國有利;即便不順利,也對台美關係無損。

第三,強化台美的社會與社會關係(society-to-society relations):由於美國社會、美國政治人物和美國政府三者之間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台灣政府會致力於推動台灣社會和美國社會的各類經濟、社會和文化交流,以此增加美國社會對台灣的瞭解和好感。若是能夠增加美國選民對於台灣的好感,也就降低了美國政治人物支持台灣時的政治成本,讓他們更願意表態支持強化台美關係,而表態的人多了,後繼者要加入支持的成本也隨之降低,美國政府執行友台策略也就減少牽制,形成良性循環。

如此三點,分別安撫北京、安撫美國政府和安撫美國政界領袖,能夠表達善意,又不構成實質制約。台灣政治人物今年的赴美趕考,既然主要目的只在於建立互信,尚且不涉政策細節,想來大致不脫離這幾個大方向。

更多論壇文章
柯文哲麻煩大了
到底是誰在卡韓?
反對動物外交 貓熊應該留在中國
孩子學會獨立,其實是從呵護備至開始的
酒店門口顧不好 警長烏紗帽不保!?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