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華志豪】募兵困境一:國防結構失衡

作者為台北論壇基金會主任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募兵制搞了這麼多年,成效迄今無法讓國人肯定。財源、兵源、素質,負面訊息不斷,為各界所詬病。就連美國出個「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都不忘補上一槍,質疑我國實施全募兵制會排擠軍備預算。於是,「恢復徵兵制」的聲音又出現了。然而,以現下台灣的政治生態、社會環境乃至兩岸氛圍的現實,倘若宣布恢復徵兵制,蔡英文總統可能立即得面對選票跑光、人民走光的「兩光」局面。在現實考量下,今後無論誰執政,恐怕都不敢貿然宣布恢復徵兵制。所以,與其爭吵要不要恢復徵兵制,不如好好想一想怎麼樣才能把募兵制搞好。

國防部檢討募兵制面臨的困境大致有三種:一是少子化造成兵源不足,二是待遇偏低致從軍誘因不足,三是軍人社會地位低下造成入營意願不足。這些困難都是事實,也是大眾認知的募兵困境所在。但從根本上說,這些都是技術性問題。整體國防結構的失衡,才是造成募兵困難的主因。根源性問題不除,國軍永遠難以達到「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目標。

主張徵兵制者常常喊兵力不足,所以台灣安全堪慮,這一類的聲音尤以國軍將領居多。那麼,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兵力才是合理的?這個問題軍方從沒給個明確的交代,坊間的軍事專家們也鮮少碰觸此一敏感話題。從1997年精實案開始,接續而來的精進案、精萃案、勇固案,每回裁軍將領們都不忘諄諄告誡:兵力不能再裁了,再裁會出大問題。妙的是,每上來一位總統仍是大裁一番,軍人出身的歷任國防部長也都勇於任事,卯足勁把總兵力裁到三軍統帥滿意的數字。那麼,到底多少兵力才是底線?能有一個說服國人支持的論述嗎?

需要多少兵力員額,就得看我們到底要打麼樣的仗?國防部在「防衛、嚇阻、固守、有效、重層」這些文字排列組合上搞了這麼多年,換個政黨執政就換個地點殲敵。戰略專家們一頭熱的爭論要在海上還是灘頭和敵人決戰,卻從沒問一問我們的社會樣態、人民意志,願不願意隨著政府的決策和共軍打焦土戰、巷戰、游擊戰?從近年的民調看起來,答案顯然是:「不願意」!

為什麼要探討國人有沒有焦土抗戰的決心呢?因為這就涉及到我們三軍兵力的配屬。台灣四面環海,共軍要登陸,除了空機降,只能從海上來。在運送過程中,戰力是最薄弱的時候,也是我們將敵人殲滅的最佳時機。蔡政府上台後國防部創造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戰略構想,這種是認為敵人無須依憑海、空軍的優勢也能登陸的概念,所以我們可以事先集結好後備軍人,等敵人上岸後以優勢兵力一舉掃蕩。但是,如果在灘岸還是無法殲滅敵人呢?台灣本島還有作戰腹地嗎?還是將部隊拉到中央山脈繼續堅守頑抗?無怪乎前國防部長李天羽要發出「這年代還在玩金鐘罩、鐵布衫」的感嘆了。

釐清這個概念後,我們回頭看看最新一波「勇固案」裁軍後的配比,陸、海、空三軍中,陸軍仍是人數最多、比例最高的軍種。台灣四面環海,陸軍卻占了最大宗,這種比例合理嗎?日前監察院痛陳後備部隊訓練差、素質低。須知後備軍人事實上是以陸軍為最大宗,國防預算每年花這麼多錢搞教、點召,戰時我們的後備軍人即使都願意慷慨赴義,到了灘岸真的就能決定戰爭勝負嗎?

許多問題,點出來很難堪,惹人厭,但為何國防戰略不能公開辯論?如果我們的海、空軍已經絕大多數都已達成募兵制目標,陸軍是否能再更精緻一些?或是把多餘的員額補充給海空軍,讓國軍有更強的力量拒敵於國土之外。陸軍則主要作成為清掃敵軍殘餘兵力的主力,而非決戰的關鍵。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們海空軍武器裝備比不上共軍,在灘岸決戰是迫於無奈的最後手段。而且,國防預算連年不足,買武器還得編特別預算,募兵又是一大筆財政負擔,國家財政難以支應。這或許是一個務實的觀點,但蔡政府既然標榜「改革」,除了唱和美國花錢大搞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軍備採購之外,為何不先在國防結構上大刀闊斧的作體制性改革,徹底進行一場軍事事務革新?

更多論壇文章
高雄市長選舉 吳敦義的生死門
「妳是小公主,那我是什麼?」一個母親痛苦的矛盾
為什麼每次選舉他們都跟我們說:高雄不能輸
成大醫院砍殺事件淺談公務員霸凌黑數
先把「省錢」放到一邊,你該學習的是這兩個字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