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兩異」5常見症狀 恐心臟疾病悄上身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5日電)心血管疾病是無聲殺手,醫師提醒,8成猝死患者跟心臟有關,注意「三心兩異」,包括心臟無力、心電圖異常、心室肥大、腕隧道症候群、運動自主神經異等常見症狀,恐心臟疾病悄來臨。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數約32%。馬偕紀念醫院今天起連續3天舉辦衛教活動,提醒民眾護心的重要性,尤其是罕見但致命的「類澱粉蛋白沉積導致罕見心肌病變(ATTR-CM)」。

除了不明原因的持續疲憊、呼吸喘手麻、心悸等症狀,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衰竭暨影像醫學科主任洪崇烈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指出,有時候還會伴隨腸胃不適或運動耐受力變差的情形等常見症狀。

例如他收治1名66歲女性個案,因高血壓持續於門診追蹤,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心肌肥大,近期頸部疼痛不適和雙側手掌麻痛感,診斷出雙側腕隧道症候群,考量合併前述症狀,安排心肌造影等檢查後確診ATTR-CM。

洪崇烈說明,ATTR-CM過去鮮少被提及,但此症造成的影響可能泛及全身性,病人不只會感覺「虛累累」,還擺脫不了便秘、腹瀉等類似腸躁症的腸胃道症狀,許多民眾誤以為生活壓力大,忽略其實是心臟問題所致。

ATTR-CM可分為遺傳型與野生型。洪崇烈解釋,遺傳型通常在50至60歲發病,存活中位數為2到5年,野生型則多見於60歲以上患者,存活中位數為3.5年;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3成死亡風險。

他提供ATTR-CM簡易辨別方向,「三心兩異」是最常見症狀,「三心」指的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心電圖異常、心肌肥大;「兩異」則是腕隧道症候群與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腸胃不適或運動時心律不整。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致詞強調,他本身是急診科醫師,過去在急診常遇到外院轉來的猝死病人,其中80%跟心臟有關,也就是所謂心因性引起的猝死,心臟如同身體的馬達,馬達壞了人就沒了,所以護心很重要。

「很多人在發生症狀當下,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張文瀚提醒,隨時注意輕量運動產生的症狀如容易頭暈等,或稍微跑一下就喘、甚至嚴重心悸,有問題就快點就醫尋求專業意見,可以透過超音波等檢查確認心臟功能完整,提早治療有助預防猝死發生。

(編輯:李亨山)1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