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不只心臟裝支架、可能全身性血管堵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跟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連性,容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及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莊立邦醫師近期就有收治一位從心臟科醫師轉過來的病患,這位55歲的男性是工廠老闆,此次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從急診入院緊急做心導管手術而撿回一條命。因為在術後住心臟科加護病房時被護理師發現晚上睡覺時打呼大聲甚至於呼吸暫停掉血氧,因此轉到睡眠中心這邊做多頻道睡眠檢查,發現有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著時最低血氧甚至於掉到期53%。後來開始使用睡眠陽壓呼吸器治療之後,高血壓的狀況有明顯的改善,全身血管的硬度也變的比較好。

身體缺氧嚴重危害心血管健康

莊立邦醫師說明心臟支架通常用於治療阻塞的心血管,幫助恢復正常的血流,然而大眾常忽略睡眠呼吸中止症為造成心血管堵塞的重要危險因子。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因上呼吸道的暫時性塌陷而經歷反覆呼吸中斷造成身體缺氧。長期的身體缺氧會增加發炎反應,促進蛋白質積聚、血液變得更黏稠、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進而阻塞血管使血液因無法流通,若發生在心臟將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問題。若再加上因呼吸中斷導致夜間數百次驚醒、阻礙進入修復性的深度睡眠階段,將形成極惡性循環。

圖/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莊立邦醫師

缺氧可能造成全身血管堵塞

莊立邦醫師進一步說明,身體一旦缺氧則是全身性的傷害、不僅止於心臟。以負責運送氧氣的動脈為例,如果阻塞處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則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胸主動脈瘤及腹主動脈瘤」,則可能破裂而導致患者大量出血,面臨死亡的風險。

大家亦別輕忽身體其他部位,因如「周邊動脈」淺股動脈或腸骨動脈發生血管狹窄阻塞,則會導致下肢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狀,產生間歇性跛行、疼痛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治療方式

曾於醫院多年執業的科林睡得美洪曉菁技師表示常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方式共有4種:

  1. 正壓呼吸器:提供持續性正壓力氣流,使呼吸道維持暢通,減少呼吸中止、避免血氧濃度降低。

  2. 口腔矯正器:可保持下顎與舌頭前進,防止舌頭堵塞呼吸道。

  3. 手術治療:包括懸壅垂顎咽整形術、雷射打鼾手術等。

  4. 其他:減重、姿勢治療、避免睡眠飲酒等

醫生會視病患需狀況診斷後給予治療建議,通常以正壓呼吸器為最常見方式。民眾若擔心正壓呼吸器可能造成呼吸不適感,建議民眾可多比較、實際體驗後選擇適合的儀器、面罩,提升舒適性持續改善健康。

支架裝完後仍有再堵塞風險

很多人誤以為阻塞的血管裝完支架後就可以一勞永逸,殊不知若不移除阻塞因子仍有可能再次造成血管栓塞。莊立邦醫師特別提醒,心臟病友若有慢性疲勞、日間嗜睡、夜尿、打呼等症狀,可進行睡眠檢查了解自身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已確定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請務必積極接受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更多引新聞報導

4年來首見! iPhone 16 Pro傳「6大升級」

李連杰近況曝光!偕62歲妻子赴尼泊爾求佛修行

大谷翔平背部緊繃休兵!達比修「7局好投」道奇慘遭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