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失敗!創新是為了傳承 霹靂黃文章讓布袋戲從台灣走入世界

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文章對傳統文化的保存有獨到的見解,他帶領霹靂一次又一次跳脫傳統框架,不只抓住老戲迷的心,也走入國際。(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是台灣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娛樂之一,《霹靂布袋戲》則是布袋戲影劇化的重要代表,很多人就算不是死忠劇迷也曾聽聞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等經典角色,並記得人物從煙霧中現身、講著有點像古文的台語台詞並搭配回音等特色。

時至今日,布袋戲已經走出廟口,蛻變成為台灣民眾生活中文化悠閒型態的一種,只要你想看布袋戲,不論是電視頻道還是OTT平台隨時都可以輕易觀賞的到,精緻戲偶、成功的角色塑造,都賦予了布袋戲全新風貌。

「時代一直在變,文創產業本來就很辛苦,如果不跟著時代趨勢去走的話,久而久之會被一些年輕人排斥、不想接觸,久而久之布袋戲就是進到博物館。」霹靂國際多媒體董事長黃文章對傳統文化的保存有獨到的見解,不論是劇情、播放平台,他帶領霹靂一次又一次跳脫傳統框架,不只抓住老戲迷的心,也走入國際。

透過數位平台推廣渲染力更大,父親《雲州大儒俠》轟動全台灣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一聽到這段經典的出場詩,劇迷們就知道霹靂的首席男主角「素還真」要登場了,素還真是螢光幕前的明星,黃文章、黃文擇兄弟則是打造他的幕後功臣,他們是黃馬布袋戲家族第四代,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

黃文章回憶,他第一次接觸布袋戲是在4歲時到劇院看父親演出,「現場好熱鬧、好多人、好有趣」是他對布袋戲的第一印象,也種下讓他喜愛布袋戲的種子。

後來,黃俊雄將布袋戲「演進」電視台,1970年推出的《雲州大儒俠》轟動全台灣,甚至締造台灣電視史上97%的超高收視率,當時的盛況也讓黃文章在年輕時就領悟到,布袋戲這類的傳統表演技藝的推廣,比起一庄一庄的去表演,透過更多的傳播平台去推廣才更快。

黃文章、黃文擇兄弟出生在布袋戲世家,是黃馬布袋戲家族第四代,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圖為黃海岱。(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影響力,讓政府以「妨礙農工正常作息」為由,下令電視台禁演布袋戲,等到禁令解除,國外影視作品也已經開放在台播映,加上《豬哥亮歌廳秀》等娛樂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觀眾的選擇越來越多,布袋戲的收視率就不如以往了。

黃文章兄弟轉戰錄影帶市場,成功打造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

1988年黃文章兄弟,大膽轉戰錄影帶市場,並發行「霹靂」系列作品,在加強聲光效果的同時,布袋戲早期重要創新,就是改變了偶的大小。

黃文章分享,早期祖父黃海岱在演出時,戲偶差不多8吋很輕巧,一個人可同時操作兩尊,但五官不會動,到了父親黃俊雄在電視台表演時變成一尺,偶頭約是全身的1/3,所以也稱「三頭偶」,看起來會有些滑稽,而他更追求美觀,所以戲偶的設計,朝向偶頭縮小、身軀拉長,讓角色的比例更好,但也不能因此影響到操偶師在表演時的靈活度,因為武打的美感更重要。

霹靂布袋戲戲偶越來越擬真、精緻化,其作品也獲得金馬獎的肯定。(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戲偶做的越來細緻、寫實,甚至膚質、骨架都越來越擬人,而2000年推出首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更開始嘗試動畫,也在當時獲得好成績,創下1.5億票房,打敗同期上映的《玩具總動員2》。

不只追求戲偶越來越擬真,科幻電視劇《火爆球王》力求突破

黃文章從不會就此滿足,同年霹靂也推出科幻電視劇《火爆球王》,在拍攝過程中,不論偶的操作、服裝、後製上都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

觀眾最直觀的改變是,角色的造型從古裝的寬袖改成時裝的窄袖,但如此一來就容易穿幫,舉例來說,操作戲偶的機關「天地同」就容易被看到,必須透過後製把它修掉,但當時的動畫技術並不發達其實相當費時,於是團隊就慢慢的去嘗試,看如何透過取鏡技巧就避免掉穿幫。

黃文章舉例,像是騎摩托車的畫面,不是動畫,是真的去買台小摩托車讓角色騎上去,甚至還走出棚內到棚外拍攝,「那部戲拍得人仰馬翻,但大家都很開心,因為他們又得到一些新嘗試」。

霹靂團隊總是在技術上,不畏辛苦、不斷嘗試力求突破。(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但在創新突破路上也未必能一帆風順,2010年霹靂位於雲林的片場發生火災,一場大火燒毀多尊戲偶,設備也遭嚴重的損害,雖然心痛,但黃文章很快就收拾好心情,毅然決然把老舊的設備換新,這場大火也讓霹靂布袋戲第5代接班人黃亮勛決定回家扛起家業,他從編劇做起,黃文章交付給他一項任務—做一齣給小朋友看的布袋戲。

首部偶動畫3D電影滑鐵盧,霹靂不後悔為文化傳承要走更寬廣的路

2015年霹靂推出華人首部偶動畫3D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以張騫通西域為故事背景,從環保議題出發,融合奇幻、冒險等元素,還成立動畫公司,耗時三年製作,投入預算達3.5億,成績卻不甚理想,全台票房僅2千萬,讓黃亮勛備受質疑,成網友的眾矢之的。

當下當然會氣餒,現在回過頭來看,黃亮勛卻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從技術面來看,布袋戲是實拍後進後製,有1400多個鏡頭要後製,這是台灣後製量數一數二大的電影,即便到了今日在一樣的預算下仍有一定難度,而從結果來看票房當然不是很好,多數人質疑的是,電影裡沒有素還真,沒有他們熟悉的角色,沒有太多打打殺殺的場面,但其實這部電影就是要做給小朋友看,「那時候真的是一個對的路,應該要再更堅強、更堅持繼續走那條路。」黃亮勛說。

黃亮勛也不諱言,他可以去迎合粉絲,做出更多很像「霹靂」的內容,但布袋戲現在面臨的困境是年輕人認為布袋戲很老、都是老人在看,他不能去逃避,他要做出讓更多人看,甚至可以說是給年輕人看的內容,這樣布袋戲這個文化才能不斷傳承下去。

 

2015年推出首部偶動畫3D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成績卻不理想,但黃亮勛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不會後悔。(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不害怕失敗!數位轉型、布局海外霹靂讓布袋戲走入國際

於是,黃亮勛重新調整步伐,也運用新媒體通路,把霹靂布袋戲推向海外。

2016年霹靂與日本合作推出《東離劍遊紀》,劇本由日本編劇虛淵玄撰寫,布袋戲由霹靂製作,不只在台灣獲得回響,日本動漫迷也買單,目前已播出3季電視劇,以及兩部外傳電影,甚至還推出手遊;2019年推出以1990年經典劇集《霹靂異數》為基礎,重新架構宇宙觀,以更精緻方式呈現的《刀說異數》,透過串流平台Netflix播映,超過190國都看到布袋戲;2022年電影《素還真》在瑞士紐沙特奇幻影展拿到亞洲亞洲競賽單元觀眾票選獎,國內也獲得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的肯定。

走入國際,台日合作的《東離劍遊紀》獲得廣大迴響。由左至右依序為黃文擇、黃文章、虛淵玄。(圖片來源/台灣頭家)

「霹靂的DNA是不要怕失敗阿!」黃文章在堅持創作核心是「俠義」和「奇幻」下,放手讓黃亮勳去拚,他認為,戲曲不可能只有一種表演模式,跟著時代變遷走,雖然有點辛苦,但「十個人只要有一個人,或者是說一百個人有一個人,覺得很好奇、喜歡,進而熱愛,那就值得了。」

傳統與創新不該是二選一的選擇題,霹靂國際多媒體因布袋戲而生,也為布袋戲的未來注入更多想像,延續了布袋戲的文化與世代的情感,至於未來布袋戲還能有怎樣的突破,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註:作者鑫傳國際全名為「鑫傳國際多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交通口罩禁令下週解除 觀光類股立刻追趕軍工股漲幅
前台南安南區長酒駕被降級後又升七股區長 時力陳椒華批邏輯錯亂
波蘭總理示警:如果烏克蘭被征服 共軍隔天就會打台灣 德國火速把戰機送到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