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一場關照環境性別全齡的時尚盛宴 | BAZAAR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以「換劇話說」為題,讓藝術家與觀眾透過劇作交流、對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2014年9月的巴黎時裝周出現驚人畫面,大聲疾呼女性主義的人權分子登上了模特兒踏步而行的伸展臺,而香奈兒的模特兒們隨行在後,她們舉起大聲公與標語,模仿遊行示威,表達女性權益。

至今10年過去,性別界線早已逐漸模糊,男人可以花枝招展,女人也可以耀武揚威,最令人感動的瞬間出現在臺灣變裝藝術家妮妃雅身上,他打破亞洲魔咒、艷壓群芳,獲得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總冠軍;他也將代表臺灣,7月前往巴黎參與「文化奧運」活動。

妮妃雅的得獎感言是:「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記得一定要更勇敢地去活、做最真實的自己。臺灣,這(個獎)是獻給你們的」。她在獲得冠軍時表示,「我想對那些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說,要無所畏懼地活著,要活出真實的自我」。

做自己,愛臺灣,愛地球,因為我們代表著自己,我們只有一個臺灣,一個地球。

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各國陸續宣示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表演藝術等文化產業也速回應,許多藝文工作者深信,即使是小小力量,也能改變世界。當各界還在觀望如何因應這波「減碳大作戰」,表演藝術已然悄悄起步,而且令人刮目相看。

這些前進的破格思想,更加多元靈活彼此尊重的社會參與,全都映照在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節目之中,藝術節不再只是象牙塔內的小情小怨,而是走進人群,關照環境,直入人心的親身實踐。觀眾可以在時尚的氛圍裡,隨著藝術家們的視野,反思氣候變遷、性別破框等當代議題。

喜劇神作《最後一個星期天》
早鳥限時8折售票

來自比利時的夏綠瓦蒂劇團與焦點劇團共同創作詩意又幽默的喜劇神作《最後一個星期天》,劇情描述不遠後的某一天,人類再也無法適應極端氣候,世界末日近在眼前,屋牆因強風吹襲震動,暴雨伴隨颶風橫掃,然而小鎮上這家人彷彿無視荒謬與混亂,正如常準備度過溫馨午後家庭日;同時間,三名記者正驅車前往地表另一端,捕捉氣候浩劫下野生動物走向滅絕的最後身影,兩條故事線透過豐富的劇情、精巧的舞臺機關巧妙交錯,結合了默劇、偶戲與影像設計,反諷人類面對極端氣候的漠視態度。

《最後一個星期天》以幽默風趣的喜劇直擊極端氣候,傳遞末日即將到來的警訊。©Yves Kerstius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焦點劇團的藝術總監茱莉.特雷特表示:「融化的冰川無法重新結凍、亞馬遜森林大規模毀林難以復育,這些被破壞的生態都沒有逆轉可能,倒數計時正逐漸加速。」透過極致精美、優雅靈巧的手法,這部作品呈現了令人心碎的真實世界。

《最後一個星期天》融合默劇、偶戲、物件與影像,以多元的表現形式呈現人們與動物在災難下的狀態與情緒。©_Alice_Piemme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最後一個星期天》曾獲愛丁堡藝穗節「整體戲劇獎」、比利時梅特林克獎(Maeterlinck de la Critique)「最佳表演」、「最佳藝術技術成就」兩項大獎,至今已巡演15個國家,希望觀眾在捧腹大笑之際,也能思索氣候變遷議題。早鳥票已經推出,限時8折售票只到7/4止 馬上購票去


經典舞作《蓬蓬》
挑戰性別框架

看過女生穿蓬蓬裙,來看男子套進蓬蓬裙的身軀訴說了甚麼故事,新舞臺藝術節首度引進由鬼才編舞家菲利普‧拉斐耶(Philippe Lafeuille)領軍的「曼波男孩舞團」,帶來經典舞作《蓬蓬》。《蓬蓬》由六位男舞者大秀「猛男芭蕾」,全劇變換二十個場景,四十多個角色,融合古典芭蕾、現代舞、韻律體操、嘻哈以及雜技,看舞者如何挑戰性別框架,激發身體創意。

《蓬蓬》讓芭蕾與蓬蓬裙不再專屬於女舞者,突破性別框架,獲外亞維儂藝術節及愛丁堡藝穗節觀眾及媒體集體盛讚。©Michel Cavalca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菲利普說,創作《蓬蓬》是為了接觸更多觀眾,尤其是從來不看舞蹈演出的觀眾,「大家將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各類舞蹈精華,我想跟全世界觀眾分享,別因性別判斷一個人能夠做什麼,一切都有可能,『男人,也能掌握踮腳尖的藝術』」

《蓬蓬》以詼諧逗趣的肢體語言,徹底顛覆傳統芭蕾印象,以充滿喜感的方式重新演繹古典舞作《天鵝湖》。©Michel Cavalca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無獨有偶工作室 把光影戲院搬到大廣場

除了國際重點節目之外,今年藝術節少不了國內表演團體,創意無限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今年為藝術節推出《巨人來了–山海遇見偶》戶外公益場,將在中國信託金融園區登場,為大小朋友闔家打造可以近距離親近當代大型偶戲的難得機會。

《山海共生》4.5公尺巨偶首次登陸台北,時隔四年再次演出,將南港中信園區打造為一整個下午的偶戲盛宴。©李建霖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多次贏得臺灣重要藝術獎項,去年將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搖身一變,成為戶外偶戲嘉年華,造成極大轟動。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預告,今年要「玩更大」,除了山海巨偶的視覺震撼之外,「還要把整座光影戲院搬到廣場,讓大家在神祕的帳篷裡體驗一檔接一檔的魔幻光影!」除了有好戲可看,中國信託也設計公益闖關、版畫體驗工作坊、樂器銀行、人氣拍貼機等系列活動,邀請觀眾與「偶」一起,共度週六午後。

公益場結合中信文教指標偏鄉藝文專案「夢想家圓夢工程」,六所偶戲種子學校皆將登台演出,邀請觀眾一同觀賞並為孩子們應援。©水璉國民小學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的暴力與甜蜜

除了自辦節目之外,新舞臺藝術節也成為藝術推手,贊助臺中國家歌劇院引進歐洲當紅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驚悚大作《密室三舞作》(Triptych),創辦人嘉琵耶拉.卡莉佐(Gabriela Carrizo)和法蘭克.夏堤耶爾(Franck Chartier)用堪比電影導演大衛.林區的詭異影像美學,打造了令人不安、恐懼,卻充滿暴力、偏執、甜蜜與情慾,窺探人性的黑暗世界。

《密室三舞作》以舞蹈、肢體特技與默劇,交織成恐懼偏執的黑暗世界。© 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Peeping Tom)是歐洲當代知名舞團之一,作品寫意多於寫實,也是比利時跨界表演藝術風潮中最具獨特風格的團體之一。舞團擅長透過寫實精緻的日常場景及扭曲變形的肢體語彙,打破時間、空間、心理關係,創造如夢魘般暈眩、失衡的不安,讓奇異美學像病毒般散播在空間中,激發觀眾意識抗體,逼迫更新免疫力。這是舞團繼2018年國家戲劇院《父親》(Father)大受好評後,相隔6 年再度訪臺。

嘉琵耶拉.卡莉佐與法蘭克.夏堤耶爾,兩人出身舞蹈天團—比利時當代舞團(les ballets C de la B),並於1999年共同創立偷窺者舞團。兩位創團者承襲了亞蘭.布拉德勒(Alan Platel)追求怪奇或瑕疵的美感風格,並且更進一步將舞者的身體能力推向極限,舞作中看似符合邏輯的時空,卻流露著不可思議的驚悚氛圍,偷窺著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扭曲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舞團作品以集體創作為主,保留每個舞者個別對於角色的解讀與詮釋,開創出該團獨具風格的作品特色,偷窺者舞團作品重演每每造成一票難求的演出熱潮,成為固定受邀於巴黎城市劇院演出的一流舞團,地位堪比碧娜‧鮑許與羅莎舞團。

《密室三舞作》以奇異的表演美學,創造如夢魘般失衡的不安與緊張感,激發觀眾情緒與想像。© Virginia Rota, Peeping Tom

PHOTO CREDIT: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

《密室三舞作》改編自2013至2017年間,舞團與荷蘭舞蹈劇場(NDT1)共創的作品—《消失的門》(The missing door)那幾扇打不開的門是生命的困境還是出路;《謎樣的房間》(The lost room)在詭異船艙中,自行膨脹的床單和赤裸的女傭,挑起記憶的痕跡與內心的情緒;《隱藏的地板》(The hidden floor) 在浸滿水的廢棄餐廳裡,濕漉漉的舞者被無形的強大力量控制,觀眾將與表演者在現實與幻想中一起抽絲剝繭。


擁抱社會議題又不失藝術性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持續以藝術關注及討論社會議題,2024年四檔節目的精妙之處,以及如何迷人與不可思議,歡迎大家隨著藝術節,關心這些就在我們身邊的事件,走進劇場與藝術家們交換想法,展開對話,參與這一場關照環境、性別與全齡的時尚文化盛宴。


2024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 藝術節官網:更多資訊

◉比利時夏綠瓦蒂劇團╳焦點劇團《最後一個星期天》演出資訊

  1. 演出場次:08/08(四) 19:30、08/09(五) 19:30、08/10(六) 14:30&19:30、08/11 (日) 14:30

  2. 演出地點:臺灣大學遊心劇場

  3. 演出長度:約75分鐘 (無中場休息)

  4. 購票連結:點我購票

早鳥優惠8折(7/4止),雙人套票88折&四人套票85折(7/5起)


*本文由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