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正式進入「習近平至上」時代?議程推動集權於黨、削弱公部門

中國年度兩會政協與人大於本周末揭幕,本屆會議的重大看點包含,去年獲得總書記第三任期的習近平將續任國家主席及國家軍委主席,同時中國將進行五年一次的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換屆,總理李克強將在最後一次工作報告後卸任。

中國的新一屆領導班子面臨內外挑戰:受「清零」政策重創的經濟,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財政困境;近幾個月爆發「白紙運動」、「白髮運動」累積的民怨,與此同時,中國強硬的外交政策使其與歐美在俄國侵烏、台灣等議題上漸行漸遠。

儘管面臨經濟不振和外交齟齬,分析人士認為,兩會揭幕代表中國進入「習近平至上」時代,習近平以自己為核心徹底整頓了共產黨,其他人沒有絲毫機會挑戰他。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結束後,代表們正在魚貫離開會場。(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結束後,代表們正在魚貫離開會場。(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結束後,代表們正在魚貫離開會場。(美聯社)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全國人大開幕將是「習近平奪權的高潮」。在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7名政治局常委清一色都是習近平的擁護者。

在本屆人大會議上,各部門負責人和部級職位換屆,預計受提拔的也都將是與習近平有密切關係者。「一方面,這可能代表習近平終能在新領導下完成他的議程,但另一方面,他有陷入回音室的危險,」一位經驗豐富的商界人士告訴BBC。

全國人大即將審議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引起不少擔憂。《華爾街日報》(WSJ)指出,這代表習近平打算進一步集中權力,在國家安全、金融、技術和文化等關鍵領域賦予黨更直接的指揮權,同時進一步淡化國務院等公部門在決策中的作用。同時也表示,習近平正在加快重組黨政結構,建立更加集中統治的體系,以應對當前的海內外挑戰。

改革倒退回獨裁老路

習近平的領導能力在去年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嚴峻考驗,但是他仍企圖讓黨直接掌握更多權力。「權威受損並不代表權力受到挑戰」,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指出,有鑑於中國的政治文化不同,統治者面臨權威受損,反而會尋求加強控制權力。

針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部分內容將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王信賢指出,習近平的權威確實已在一般群眾和普通幹部眼中受到影響,「但他手裡還握著槍桿、刀柄和筆桿」,也就是關鍵的軍隊、安全部隊和宣傳機構權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WSJ分析道,2月以來中國經濟活動快速復甦,3月份的橡皮圖章機構年度大會展現了中國的團結與和諧,都在為習近平提供機會,讓他繼去年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再次凸顯自己的獨尊地位。習近平發起黨和國家機構的改革,也反映出他需要建立「更集中治理的體系」來應對國內外挑戰。

據WSJ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共的中宣部可能會兼併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及文化和旅遊部的部分職能;旨在協調中國軍事和執法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可能進行重組,以加強黨對安全事務的監督;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可能轉變為直接向黨報告的單位。

除此之外,習近平預計透過全國人大批准恢復「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強化共產黨對政府金融決策的控制。該機構曾在1998年至2003年間領導金融體系的重大決策,預計重組後將優先解決商界領袖對房地產和科技行業的擔憂。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與李克強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交談。(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與李克強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交談。(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與李克強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交談。(美聯社)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向《美國之音》(VOA)指出,他認為,一般公共行政意義上的機構改革應該是裁汰冗員、精簡組織,以提高政府效率,但反觀習近平現在推行的改革案,促成的並非一個更有效率的政府,反而是一個加強版的獨裁體制。

改革計畫的具體細節及時間表仍不明。香港研究公司「中國官方」(Official China)董事總經理曼紐爾(Ryan Manuel)指出,習近平似乎認為,前陣子的政策失誤源於地方對中央指令的執行不力,因此他想確保中央領導層施以全面控制,同時下級官員能夠提供更好的治理。

以習近平為尊的風險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牛犇(Neil Thomas)指出,習近平不僅將政治忠誠置於退休年齡、權力分享和集體領導等中共傳統規範之上,還將治理經驗和政策專業知識置於首位。讓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而非汪洋或胡春華,來接替李克強成為總理,就是習近平背離任命傳統的顯著例子。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李強。(AP)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李強。(AP)

李強。(AP)

李強從未先擔任過副總理,甚至從未先到中央擔任職務,這打破了1976年每一位總理的慣例。不過李克強與李強在對習近平的忠誠度方面截然不同,一般認為李克強獲得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的青睞;而李強則頗獲習近平賞識,2005年9月李強任浙江省副省級幹部,他輔佐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多年。

牛犇指出,習近平至上的新時代加劇了許多方面的政治風險,其他中共高官不太可能敢反駁習近平的觀點,他們深知自己的職業生涯取決於對習近平的忠誠度,整個中國官僚與公眾將會把重大政治決策視為習近平個人領導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批評政策等同於批評習近平,及時糾正錯誤變得更加困難。

正如「清零」政策轉變前後的狀況,除非習近平親自決定改變方向,否則很難想像政策「出現髮夾彎」,牛犇補充指出,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的專政可能會使政策更徹底實施,然而不幸的是,執政的好壞取決於政策的質量。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與李克強握手致意。(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與李克強握手致意。(美聯社)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與李克強握手致意。(美聯社)

最後牛犇認為,由於習近平的集權與終身統治,其繼任者的誕生將是中國的「灰犀牛」級政治風險──我們知道它會發生,但不知道它何時、如何發生,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他解釋道,隨著習近平統治的時間越長,年齡越大,不同派系的忠誠部下之間可能會出現競爭,他們一般與習近平有上下溝通的管道,但彼此之間缺乏橫向聯繫。指定繼任者的過程若有爭議,可能會帶來政策混亂、經濟停滯甚至政局動盪。

更多風傳媒報導

更多相關新聞
中國兩會堅決「反獨促統」 陸委會籲:正視兩岸互不隸屬事實
「台灣省」人大代表:兩岸統一後 能靠大陸解決缺蛋問題
61歲「台灣女孩」人大會喊「一國一制」網友諷:幼稚天真
李克強人大「告別演說」無特殊情緒 李強率習家軍接棒
工作報告強調兩岸交流 陸學者:政策反映民意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