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不買黃金」拖累金價?專家揭內情

▲中國央行5月未購買黃金的消息,讓外界相信黃金需求逐漸走弱。對此,Money Metals Exchange的總裁格里森(Stefan Gleason)認為,官方數據並不能盡信。(圖/記者顏真真攝)
▲中國央行5月未購買黃金的消息,讓外界相信黃金需求逐漸走弱。對此,Money Metals Exchange的總裁格里森(Stefan Gleason)認為,官方數據並不能盡信。(圖/記者顏真真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國際金價今年高歌猛進,不過近期拉回調整,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WGC)指出,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下滑,尤其中國央行5月未購買黃金的消息,更是讓外界相信黃金需求逐漸走弱。對此,Money Metals Exchange的總裁格里森(Stefan Gleason)認為,官方數據並不能盡信,因為各國政府並不希望國家黃金儲備與購買量的資訊被完全揭露。

根據《FxStreet》報導,格里森指出近期許多「中國央行停止購買黃金」的新聞在財經媒體上曝光,構成金價下行的壓力,而且許多分析師也據此預言,金價將受到中國需求疲軟拖累。但是格里森強調,有關黃金儲備的官方聲明其實並不可靠。

格里森指出,中國央行未報告5月購買黃金的數量,不等於中國央行或北京在5月完全沒有購買黃金,可能實際購買行為仍然存在,只是中國央行沒有將其見諸報告而已。

格里森表示,中國央行有可能想要壓低黃金的價格,讓黃金變得更容易購買,或者是讓金價承受壓力,以促使美國不會把金價推高得太快。

▲格里森指出,中國央行未報告5月購買黃金的數量,不等於中國央行或北京在5月完全沒有購買黃金。(圖/翻攝自Pixabay)
▲格里森指出,中國央行未報告5月購買黃金的數量,不等於中國央行或北京在5月完全沒有購買黃金。(圖/翻攝自Pixabay)

各國央行「不可信」有前例可循

格里森更舉例,像是在2009年4月,中國央行宣布黃金儲備從600噸增加到1054噸,一下子暴增76%引發注目,根據中國央行的報告,2009年4月前,中國的黃金儲備已經保持在600噸長達6年的時間。格里森直言,若中國央行真的在短時間內購買了454噸黃金,肯定會引起金市大幅波動,但實際上這現象並未發生。因此合理的解釋就是,中國央行一直在陸陸續續購買黃金,只是沒有報告,等到2009年4月時才揭露。

不僅是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也有過類似情況,2010年6月,世界黃金協會報告稱沙烏地阿拉伯的黃金儲備從143噸增加到323噸,石油國大量購買黃金掀起關注,但沙烏地阿拉伯當局解釋,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的改變並非出於購買,而僅是把過去分散在不同帳戶的黃金數量,集合起來放在在同一帳戶上的統計結果。

格里森指出,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今年曾被國會議員詢問是否有外國託管的黃金從紐約匯出,鮑爾也並未回答。各國央行對於黃金購買、黃金儲備的資訊並不透明,各國黃金儲備的真實規模、存放位置,如同各國央行的「核儲備」機密,對於央行來說,黃金就是金融市場中的武力,控制黃金就能控制各類資本的估值。

格里森認為,從「中國央行停止購買黃金」的新聞對金價的影響來看,再次說明為何各國央行有意隱瞞有關黃金購買與儲備的資訊,因為這如同讓各國央行擁有強大的干預市場能力,影響力不下於印鈔票。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金價前景?世界黃金協會:全球金礦越來越難尋 新加坡成交易中心
銀行湧現「搶金潮」!越南金價大跌引民眾搶購 手捧鈔票也買不到
10多年來首次!越南企業獲准進口黃金 新規最快七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