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博晟發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助恢復好膝蓋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台中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指出,近年運動風氣正盛行,關節問題也隨之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年輕患者多數為意外受傷及過度運動導致膝蓋痠軟疼痛、活動角度受限而就醫,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可發現軟骨缺損,如未進一步治療,將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最終只能選擇置換人工關節。

台中榮總與博晟生醫合作今天發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相較於傳統的骨髓刺激術(MS),在恢復高強度運動能力方面表現更為優越。這項重要發現,已發表於美國權威醫學期刊,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臺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代主任陳超平示範操作手術方式。
臺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代主任陳超平示範操作手術方式。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專攻骨科再生醫材,這次與台中榮總合作,主要提供愛膝康醫材,這項醫材採高分子可吸引縫線材質,目的是固定細胞,以利軟骨生長,身體並可自吸收;博晟目前也在研發骨頭生長因子,現已完成三個臨床二期實驗,後續將進行臨床三期實驗。

熱愛自行車的黃先生10年前因右膝疼痛就醫,經檢查確認右膝軟骨損傷,擔憂之後無法再盡興運動;前排球國手陳小姐3年前在教練職上教學不慎、未妥善熱身示範動作傷膝,就醫發現雙膝軟骨幾乎磨光,以為她得離開最愛的球場;七旬羅阿公退休喜迎農務生活,無奈膝蓋受損不給力,雙腳不平衡影響脊椎,一動就全身不舒服,常常要臥床休息很痛苦。

3人先後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成功治療,黃先生騎自行車里程數累計逾10萬公里;陳小姐不僅繼續勝任教練職,更能重回球場當選手;阿公則笑說,現在能種菜也能跟老婆去運動,退休生活多采多姿。

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解釋,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手術時,醫生從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約2-5公克的健康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分解可釋放大量軟骨細胞,再將其裝填到受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耐用度高。90%的「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手術可透過關節鏡操作,傷口僅2公分。

他指出,這項技術不僅適用於膝蓋,還可應用於肩膀、手肘、足踝等部位的軟骨損傷,但非每一名患者都適合,必須透過專業醫師臨床檢查判斷,此外,術後必須配合6個月至1年以上的復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普遍治療膝關節軟骨常見的玻尿酸注射,可短期減緩疼痛,但必須重覆施打;骨髓刺激手術是在膝軟骨底部鑽數個小洞,促使受傷再生,缺點是再生之軟骨為纖維軟骨和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置換人工關節則需要犧牲部分正常骨骼,年輕患者還需考量活動度和使用年限的問題,並不適用高強度運動。

(記者廖佳倩 台中採訪報導)

臺中榮總22日舉辦「一次自體軟骨修復術助攻,好膝蓋重拾運動人生」記者會。(左到右:臺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病友羅阿公、病友黃先生、臺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代主任陳超平醫師)
臺中榮總22日舉辦「一次自體軟骨修復術助攻,好膝蓋重拾運動人生」記者會。(左到右:臺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病友羅阿公、病友黃先生、臺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代主任陳超平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