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會發表CRC獨立評估意見 關注疫情下兒少權利、數位權益

人權會發表CRC獨立評估意見   關注疫情下兒少權利、數位權益(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供)
人權會發表CRC獨立評估意見 關注疫情下兒少權利、數位權益(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供)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1日)舉行兒童權利公約(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的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這是人權會首度針對CRC國家報告,提出的獨立評估意見。除了回應2017年CRC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以及2021年行政院第二次國家報告,關注政府在保障與促進各類兒少權益的落實狀況外,也特別針對全球疫情與新興兒少人權議題提出三大重要專題,包括Covid-19疫情下的兒少權利、兒少數位權益、兒少替代性照顧措施。

人權會陳菊主任委員表示,兒少權益一直都是國家人權委員會持續努力進步的重要項目。一起傾聽兒少的聲音、守護兒少身心發展的權益。希望透過獨立評估意見,鼓勵政府納入多元兒少觀點,也讓各界更深入瞭解臺灣兒少權益政策的實踐跟藍圖。

陳菊主委同時也對烏俄戰爭中的兒童表達關切,她表示,無辜兒童在戰爭中受到的傷害,無論是身心受創、失怙、失學或流離失所等,都是對兒童巨大而長遠的傷害。

人權會為撰提獨立評估意見,落實CRC兒少最佳利益與表意權,在2021年中開始密集進行16場次的座談會,廣泛收集多元兒少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並參照監察院近10年相關兒少人權的調查報告,聚焦探討研析現階段CRC落實面臨的挑戰與制度困境。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葉大華報告時特別指出,應儘速修正《CRC施行法》,明定兒童權利監督機制的內涵,另兒少預算占GDP比率僅2.21%,成長有限且發展性預算更不受重視,應強化兒少預算投資,希望讓政府部門更加重視及強化法令、預算、政策如何保障及投資兒童人權。

獨立評估報告指出,有關COVID-19疫情下的數位遠距學習方面,雲林、嘉義、屏東、花蓮、臺東等地區,兒少缺乏設備的比率超過20%以上。其中,偏鄉地區學校的比率平均都高於全縣(市),尤其原鄉地區網路不普及或頻寬不足,衍生「線上中輟」的問題。建議政府應消除數位鴻溝及數位排除現象,促進兒少數位資源機會均等。

在兒少數位權益方面,根據調查統計,每5個兒少,就有超過1個表示,曾經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在曾遭網路霸凌的兒少之中,有62.5%出現疑似網路社交焦慮的徵狀;26%曾有自殺念頭。建議政府應訂定網路霸凌積極性防制計畫及輔導措施。

此外,獨立評估意見也關注身心障礙兒少的受教權、表意權與休閒文化權利,以及少年司法體系中的各項對待。

田秋堇委員指出,未來18歲公民可望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加公投及被選舉權等,但兒少仍無投票權,需賴年長者知悉其問題、代其表達意見或設法改變政策,兒少權益的保障相對更為不易。尤其是越年幼兒童,越無法替自己發聲表達問題,一旦遭遇暴力虐待等問題,外界更難得知其困境,亟需國家挹注更多資源建立完善防護網,保障兒少權益。

田秋堇委員同時表示,經過此次的盤點與審視,發現政府各單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2013年衛福部成立後,原內政部兒童局遭裁撤,兒少業務改由衛福部轄下的保護服務司、社會及家庭署主責,變得零散分立,令人擔憂兒童變得更為弱勢及邊緣化,希望政府能重新審慎評估,解決問題。

范巽綠委員指出,CRC國內法化後,學校體系需要大規模的研習,以深化成為內在價值,並落實在日常校園學習與生活中。此次獨立評估意見看到的是學生在校時間過長,教學仍未完全正常化,影響學生休閒休息及多元發展權利。

范巽綠委員同時表示,在禁止一切形式暴力,包括體罰、性侵害、霸凌方面仍需大幅改善,並健全學校的申訴管道,保障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等校內管道的合法權益。同時面對青少年自殺及自殘人數上升,必須加強衛福部及教育部的防治整合,一級防治向下延伸,增強師生家長心理健康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