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黑熊讓青鳥站上肩頭 沈伯洋憶「立院頭摔地」點燃社會凝聚

民進黨「反濫權 護民主」說明會,沈伯洋助講。廖瑞祥攝
民進黨「反濫權 護民主」說明會,沈伯洋助講。廖瑞祥攝

520新舊政府交接前後,朝野攻防《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因未以逐條審查法案的方式進行,程序和法案內容引發民眾疑慮。517討論事項表決當天,上午就發生激烈朝野肢體衝突,直到晚間6點後,綠委集體從後門想闖進議場,沈伯洋爬到高處試圖搶佔主席台,在藍委跟他拉扯的過程中,頭下腳上摔落3公尺高的主席台。這怵目驚心的一幕,也成為點燃青鳥行動的開端。

沈伯洋當立委前,開始在公眾事務圈出名,是其發起成立「黑熊學院」,培養台灣人民的抗敵意識,課程含民眾戰時的基本自衛能力,包含避難、急救等等。如果民眾具有能力與意願,也可以投入公開情報蒐集,在全民防衛層面協助國軍作戰

近年台海情勢緊張,民間也有強大關切國家安全能量,有聯電前董座曹興誠財務上大力相挺,已有口碑的黑熊學院能量不小,沈伯洋也因此有名號。沈伯洋衝突受傷之際,國會職權修法攻防還在立院內朝野,但就有和沈伯洋是好友的民進黨立委預言好,「他們惹怒了黑熊」、「各地黑熊已經在集結。」後來青鳥飛起,果然如好友的預言。

墜落3公尺摔傷全身左側 腦傷最嚴重時「眼睛睜不開」

沈伯洋說,他後來有觀察到,517表決法案當天,確實在他摔下來之前,新聞媒體的關注度還沒有那麼高,只有一些立院衝突的穿插報導。直到當晚綠委共有4人受傷,成為民怨的引爆點。當天傍晚他頭下腳上被推落主席台後,緊急送醫進行斷層掃描、照射X光,全身左側頭肩腰都很痛,「當天我頭太暈了,本來有想說當天半夜要不要回立院,但頭太暈實在沒辦法。」

沈伯洋透露,其實他本人是事後看影片,才發現當時的情況很嚴重。被推落的當下,一瞬間,他只想到趕快縮身體,但他不知道原來自己掉下來的高度有這麼高,後來看影片才發現有這麼高。如今大約1個月了,他的左邊肩膀、腰部還是會痛,推估是全身左側一起著地,還好醫生診斷認為,他的傷勢正在慢慢恢復當中,大約2個禮拜前就有好一些了。

立法院爆發推擠衝突,沈伯洋墜落送醫。廖瑞祥攝
立法院爆發推擠衝突,沈伯洋墜落送醫。廖瑞祥攝

受傷的第一個禮拜,傷勢最嚴重,沈伯洋坦言「我的眼睛睜不開」。一開始他以為,自己只是太累、想休息,才會無法控制地想閉眼。醫生解釋,其實是「腦部叫你不要再接受刺激了」,因為腦部已經有點受傷,所以大腦會希望自己閉眼睛、讓身體放鬆比較舒服,因此才會讓他一整天都想閉眼睛,有點反射動作。

倘若民眾也遭遇頭下腳上從高處摔落,如何保護自己,把傷害降低?身為民防組織—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專業教學,基本上就是「縮身體,眼睛看向肚臍的位置」,不然頭部單獨先著地會受重傷;縮身體後的姿勢,是頭部跟肩膀一起著地,透過肩膀分擔頭部被重擊的力道。雖然一瞬間就摔落,也改變不了太多,但至少改變姿勢、讓受力均勻,後續頭部傷勢就不會那麼嚴重。

沈伯洋解釋,如果不縮身體的話,從高處頭下腳上摔落,變成只有頭著地,頸椎的部分比較軟,所以一定會傷到頸椎;他送去醫院當晚,一開始醫生最緊張的部位也是頸椎。他當天有縮身體,透過肩膀分擔頭部的撞擊力道,比較沒那麼嚴重,所以他其實是可以站起來走路的,但是醫護人員堅持一定要先躺在擔架上,怕他可能頸椎有受傷但自己不知道。

立法院爆發推擠衝突,沈伯洋墜落送醫。廖瑞祥攝
立法院爆發推擠衝突,沈伯洋墜落送醫。廖瑞祥攝

朝小野大士氣低迷 青鳥10萬公民聲援助威

517當晚,民眾看到沈伯洋受重傷後,自發性集結近1千人,讓他很感動。「本來我們表決一直輸,士氣也很差」,直到517當晚知道很多人站在立院外,認同這是應該處理的惡法,帶給綠委很多的勇氣,也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後續站上街頭的人,不再單純只是因為沈伯洋受傷這件事,而是認知到國會擴權法案的危害,所以願意站出來。

沈伯洋則說,自己長期都在民間,本來就跟民間團體都很熟。他頭摔傷的第一時間,認識他的朋友都會來關心發生了什麼事、要怎麼辦。至於黑熊學院的工作人員,他則謙稱,其實在這波青鳥行動中「主要只是來發餅乾的」,因為怕民眾會餓,所以來發口糧給大家。黑熊的工作人員,總共大約來了20幾位,現場可能10幾個人在輪,但就只是來發餅乾,扮演稱職的民防組織角色。

立法院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沈伯洋發言。陳品佑攝
立法院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沈伯洋發言。陳品佑攝

沈伯洋以前也待過台權會、經民連,但是這些朋友也只會傳訊息關心他,不會特別跟他說要動員來立院集會的事情。畢竟他的民間服務很久了,環保、人權的社運圈子也不大,彼此都很熟悉,大家也都知道他在做什麼事,所以他的朋友們會站出來也是可預見的事。雖然他不確定一共有多少朋友來現場,但很多人他都很眼熟,幾乎全台各地都有民團的朋友來立院外參加青鳥行動。

「青鳥其實蠻去中心化的」,沈伯洋指出,雖然前置作業有很多人幫忙租場地、租舞台,但是更多民眾是自發性來參加集會,彼此互相不認識,可能是看了新聞、網路社群。大家到了現場才知道,有幾個民團在幫忙維護場地,但一開始其實他們都不認識這些民團。加入青鳥行動集會者,每個人來參加的理由都不同。

沈伯洋強調,政黨動員是不可能的,就算要說是公民團體動員,青鳥行動最多人的一次有10萬人上街頭,很多人都不是民進黨支持者,大約只有1/4才是原本的民進黨支持者。並且,也只有一開始是民團在動員,後續集結的群眾不是只有公民團體號召而來,更多人是看到新聞、網路消息後,自發性站上街頭。

沈伯洋送醫。陳祖傑攝
沈伯洋送醫。陳祖傑攝

青鳥行動vs.太陽花學運 「去中心化、中國因素隱晦」是最大不同點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與10年後的青鳥行動相比,除了黃國昌的立場轉變極端,兩場社運還有哪些不同?沈伯洋重申,這次青鳥很強調「去中心化」,經歷過太陽花的教訓,這次大家都很警惕「不要造神」,不要又出現哪個老師來做領導,網路上大家都會互相提醒這件事。

沈伯洋續道,「去中心」影響的是,接下來若要推動罷免不適任的立委時,可能就會比較推不動,因為沒有人敢出來號召。大家會擔心如果自己站出來,是不是意味著要當帶頭者,這就違背「去中心化」的旨意了。

此外,他點出,太陽花學運時有很強的中國因素,這次的中國因素很隱諱,不是法案本身有中國因素,是傅崐萁這個人有中國因素,而服貿跟中國因素是完全連結。太陽花延續的動能很強,是因為中國是大家都非常在意的問題。

立法院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沈伯洋上台發言。陳品佑攝
立法院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沈伯洋上台發言。陳品佑攝

沈伯洋提到,這波青鳥行動,有研究參加集會者最常用那些社群平台?結果顯示Threads、Facebook最多,使用Youtube只有14%;使用PTT者,太陽花學運有11%,青鳥行動僅有1%。年齡層分布的調查結果,參加青鳥20歲以下大約7%,其他的年齡層都很平均,不像太陽花社運的參與者很集中在學生族群。

不過沈伯洋也說,青鳥行動和太陽花學運的相似之處是,大家都對「程序」和法案實質內容不滿。當時藍委力推服貿協議,是實質內容跟程序上都有問題,現在也是如此。大家比較常拿立院職權修法的程序問題來講,是因為程序比較好理解,但實質內容問題也很大。實質內容的問題不容易理解,如何凸顯實質內容的問題,就變得很重要。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包著頭巾走進議場。陳祖傑攝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包著頭巾走進議場。陳祖傑攝

青鳥行動後 沈伯洋觀察:藍委持續造謠、昌粉純化

這次朝野攻防《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沈伯洋對於國民黨的觀察是,以往可能還是有點默契,畢竟打完架還是要一起通過法案,打架可能只是打給選民看得,所以肢體衝突時,彼此也會知道不要太誇張。這次國民黨有太多新科立委,急著想要求表現,就會穿著一些誇張的打扮,打架時也比較沒有下限,跟以前認知的「立院衝突」很不一樣,517那天是真的打起來了。

沈伯洋認為,即使真的打起來也沒關係,但人跟人之間應該有基本的尊重跟界線。他舉例,517朝野肢體衝突時,藍委林倩綺被擠到肺部有點喘不過氣,他也會幫忙把林前面的人推遠一點,因此上週還收到林倩綺的道謝;517肢體衝突當下,他也幫忙把73歲高齡的藍委陳永康推到旁邊一點,以免年紀大了被推擠會危險;藍委游顥在517肢體衝突當天都是用擋的、不會用推的。

沈伯洋強調,再怎麼肢體衝突,通常大家都會盡量注意不要發生意外,但很多藍委當天很心急、打架沒有下限。517那晚他掉落時,墜落點前方其實站了一排藍委,但是完全沒有人試圖伸出手、幫忙摔落的他做緩衝。他感嘆,照理說平常看到別人發生意外,大家一定會去扶,但是當時藍委們卻沒有這個想法,已經有點失去人跟人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了。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包著頭巾走進議場。陳祖傑攝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包著頭巾走進議場。陳祖傑攝

517過後,朝野沒有再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但沈伯洋觀察到,藍委還是有很多誇張的言論,尤其是王鴻薇、羅智強等人。王鴻薇談論沈伯洋的包頭事件,過了1個月後的現在還在講,其實就是造謠。520當天他頭上沒有戴護具、521院會時有戴,是預防521院會當天可能朝野衝突,以免腦震盪的地方再度受傷。

他無奈地說,最近已經進展到,有親藍電視台造謠說沈伯洋是CIA、第五縱隊,原因是黑熊學院那一個熊的LOGO太彎了,像中國的熊,所以可能是間諜。

至於民眾黨的部分,他發現,這次青鳥行動後,可能有些小草意識到黃國昌很奇怪、假中立,但「昌粉」也越來越純,變成一群難以溝通的「鐵粉」。昌粉的高知識份子比例又特別多,所以很難說服。雖然黃國昌話都講一半、隱瞞事實,但是黃的死忠支持者,就是會吃黃那一套。昌粉的組成,很多是柯粉、館粉轉移而來,喜歡崇拜自視甚高、講話邏輯不通順、假關心正義的民粹型領袖。

民進黨「反濫權 護民主」說明會,沈伯洋助講。廖瑞祥攝
民進黨「反濫權 護民主」說明會,沈伯洋助講。廖瑞祥攝

更多太報報導
破萬青鳥圍立院!曹興誠喊罷免中共在台立委護台灣
青鳥行動未能改變覆議結果 公民陣線:備戰憲法訴訟 持續監督國會
青鳥再集結第二天夜晚破8000人 主辦單位喊:明天人更多
藍委嗆賴清德組委員會侵行政權、酸「請青鳥幫維權」 卓揆:府3委員會討論後政院執行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會改革說明會 藍綠23日嘉義硬碰硬
學者籲大法官 不要介入政治爭議
許宗力等7位大法官 10月屆滿 憲法法庭 是否插隊審理受關注
政院覆議失敗 柯文哲歎:不會是執政黨政治操作終點
評論/對抗取代對話 賴政府難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