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舒張壓 醫揭10大原因

民眾應留意血壓控制,才不會出現併發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表示,看診時常有病人詢問血壓問題,千奇百怪見怪不怪,但有一個熱門問題就是,「醫師,舒張壓只有50mmHg,這樣的血壓會不會太低?」其實隨著年齡逐漸增加,動脈變硬老化時可能促使收縮壓不變,但是舒張壓呈現降低等情形。

郭醫師指出,倘若血管變得既僵硬又狹窄,血液經過血管時就無法做出應有反彈,這時候舒張壓就會顯示較低數值。此時,心臟必須對抗增加阻力進行泵血,因此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異也會跟著增加。

郭志東醫師指出,其實導致低舒張壓共有十大原因,民眾很難加以辨別,通常需要醫師親自診斷檢查,十大原因包括動脈變硬老化、長時間臥床降低動脈張力、老年人攝取水量不夠多、長時間站立可能促使血液在下肢積聚、維生素B及鐵等營養缺乏導致貧血、過敏反應(藥物、食物及昆蟲叮咬所引起)。

其他原因包括大量出汗引起脫水,可能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荷爾蒙缺乏及其他內分泌失調,比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月經大量出血;酒精能使血管擴張,可能造成舒張壓降低、心搏過緩、心臟病發作及心臟瓣膜功能異常;藥物引腸道水分流失,舉例來說,比如利尿劑、攝護腺藥物、降血壓藥物、巴金森氏症藥物及三環抗憂鬱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