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條例未過 時力先討論「中正廟」轉型

撰文=李佳穎(攝影=蕭芃凱)

二二八紀念日前後,文化部長鄭麗君公布將在中正紀念堂閉館時停播蔣中正紀念歌、停賣威權象徵紀念品,未來每年二二八紀念日時中正紀念堂閉館一天。當時鄭麗君就提到,「有關整個堂體、銅像主體及文物展示的部分,則是透過修法的方式來討論,會在下個會期之前提出來。」而早在去年,徐永明就已經提出修正草案,將「先總統蔣公」改為「卸任總統」,較為中性。

從牆外到牆內花了十年

使用google地圖的時候,可以發現「中正紀念堂」其實被標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但這不是網友惡搞,是真有其歷史。扁政府時期致力於「去蔣化」、「去中國化」,2007年,在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也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及中山南路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不過當時國會仍是國民黨多數,因此沒有通過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章程。

2008年馬英九擔任總統之後,則在隔年將「中正紀念堂」的匾額掛回,但未更動「自由廣場」之名。中正紀念堂曾短暫易名,但終究因為政治上意識型態的歧異,堂體、整體建築以及內容展示並沒有太大異動。相隔10年,在民進黨重新執政之後,才又有動作。然而不管是「台灣民主紀念館」或「中正紀念堂」,徐永明曾在質詢時說到,「我還是比較習慣稱『中正廟』。」鄭麗君聽到也不禁莞爾一笑。

中正紀念堂本身就是威權建築

北市府顧問、建築師謝文貴表示,中正紀念堂是中國宮廷式建築,就建築層面的表達而言,有接續過去中國政治文化道統的意味,其實這是一種文化意識形態的強加。謝文貴也指出,中正紀念堂堂體本身則是仿「壇體」的型態,是神格化的政權象徵;國家音樂廳跟國家戲劇院是仿效北京紫禁城的太平殿與保和殿,讓中國地景於台灣再現,就是國民黨的遺緒。

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蘇慧婕表示,國家透過要不要拆紀念堂這件事情,代表著國家要對蔣中正做出什麼評價,而在民主憲政法治底下,顯然現在的中正紀念堂是不符合當前的法意識的。謝文貴則認為,中正紀念堂的名稱、內容該如何被重塑是值得討論的,但是要去改變它的性格、重新設計讓它變好用,並且維持住這個地方的功能性。中正紀念堂的廳可以保留,展示對照的歷史,讓人民自己去評論。

文化部:明年二二八之前將有進展

事實上,文化部除了是中正紀念堂的主管機關之外,與轉型正義相關的部分則是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籌備、威權時期不義遺址的盤點與使用規劃。國家人權館籌備處組長黃龍興表示,不義遺址仍須等待專家學者定義,但基本上是指加害者以及紀念受害者的場域,中正紀念堂不算是不義遺址,而是後世所建立的威權象徵。儘管如此,行政院也已核定時程4年,花費22億「國家人權博物館中程計畫」,將整理白色恐怖史料,建立人權教育的基地。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雖宣示「促轉條例」將在這個會期就排案處理,不過因為年金改革與前瞻條例引發國民黨團幾乎長達一個月的杯葛,而協商也都破局。國會法定會期又將結束,「促轉條例」已經初審通過將近一年,仍無下文。林昶佐則擔心明年二二八如果跟今年一樣只能用閉館的方式處裡的話,等於是毫無進度,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張惠君表示,「不會到明年二二八都沒進展。」

延伸閱讀

■  外交敗退 前外長預言新南向無效 企業出走